◎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

    [     ]

    A、4000多年前
    B、3000多年前
    C、2000多年前
    D、1000多年前
  • 自古以来,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共计人口约450万;到战国后期,达到2000万。250年间,人口增加近4倍。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     ]

    A、大量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增加
    B、封建农民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
    C、各国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战争的需要
  •        2008年10月20日有人在参观台南孔庙时遭到台独分子的推打,许多台湾媒体谴责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说:“在孔庙前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在春秋时发出如此感叹主要是针对

    [     ]

    A、台独分子的罪恶行径
    B、周代礼乐制度遭破坏的社会现实
    C、所教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
    D、统治者不能体察民情

  •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进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神的主要用意在于 

    [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灵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        我们读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同时在此两本历史书籍中出现的是 

    [     ]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曹操
  •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

    A、郡国并行制度
    B、分封制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这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旧唐书·西戎传》中记载了这样一首歌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注:翻手,形容快)自消灭。”歌谣所反映的这一冲突发生在

    [     ]

    A、汉武帝时
    B、光武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高宗时
  •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 中国古代将国库收入与物价稳定及商品流通结合起来的政策是

    [     ]

    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市易法
    D、一条鞭法
  •  “陈桥兵变”后,北宋政权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没有成功的是

    [     ]

    A、收复幽云十六州
    B、削平南方割据势力
    C、解除节度使兵权
    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
  • 据史料记载,岳飞曾经下决心要“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该诗句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靖康之变
    B、庆历新政
    C、澶渊之盟
    D、绍兴和议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政权按其灭亡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宋 ②辽 ③南宋 ④金 ⑤西夏

    [     ]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        北宋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对上述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胡服丰富了宋朝人们的生活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宋朝积贫积弱,文化落后
    D、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
  •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大理市郊。三塔对峙,金碧交辉,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史载,千寻塔由唐朝派遣汉族工匠帮助设计建成。另外两塔建于大理时期,造型玲珑娟秀,与千寻塔相比,风格既有一致之处又各具千秋。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三塔昭示了

    [     ]

    A、唐宋政府与南诏关系密切,云南一带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
    B、南诏、大理的建筑技术日臻成熟
    C、南诏、大理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汉文化
    D、南诏、大理政权经济发达,实力雄厚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反对分裂割据或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战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濮之战是晋文公为统一各诸侯国进行的进步战争
    B、岳飞抗击金军南下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中原人民的大力支持
    C、戚继光经过台州九捷,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D、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稳固了今新疆地区
  •        1928年,新疆政务厅长金树仁就任新疆省长,决定废除当地少数民族的札萨克汉王制度,强行改土归流。历史上最早实行改土归流是在
    [     ]
    A、唐朝 东北地区
    B、元朝 东南地区
    C、明朝 西南地区
    D、清朝 西北地区
  • “横沟界限任安排,划出华洋两便街,莫向雷池轻越步,需防巡捕捉官差。”这首近代竹枝词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南京
    B、武汉
    C、广州
    D、上海
  • 对《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的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②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③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④中国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858年的是 
    [     ]
    A、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
    B、英法联军夺取大沽炮台,占领天津
    C、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向英法联军“借师助剿”
  • 太平天国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圣库。据此分析它对商业的态度是

    [     ]

    A、重农抑商
    B、取消商品贸易
    C、工商皆本
    D、反对投机倒把
  •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海国图志》之所以对日本产生了较大的震动,是因为它使人们

    [     ]

    A、认识到封建统治的腐朽
    B、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C、了解欧洲发生的剧变
    D、深受鼓舞,立志改造旧社会
  •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技术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关系
  • 近代史上台湾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台湾人民曾经抗击英军的侵略
    B、英国是近代最早侵略台湾的国家
    C、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台湾开始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充分表现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        1895年5月,在英国流行一幅漫画,漫画把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比喻成中日两国在用纸牌赌博,结果日本得意洋洋地骗走了中国的所有银两。围观者(西方列强)神态各异,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大表惊讶,但是谁也不出手相助。此漫画表达的信息不包括

    [     ]

    A、这场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B、日本发动这场战争得到西方列强的默许或纵容
    C、日本在战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先进
    D、图中大表惊讶的国家应该包括俄国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破,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春秋后期“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的现象说明

    [     ]

    A、自然灾害严重
    B、公田变为私田
    C、井田制无法维持
    D、农民反抗剥削
  •        当船驶入长江后,他决定到下游附近一座古城游玩。游玩过程中他发出了“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的感慨。这座古城最有可能曾是 

    [     ]

    A、洛阳
    B、建康
    C、荆州
    D、益州
  •        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因专注前朝制度之弊,忽视了创新制度存在的潜在的危害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北宋军事改革 ②北宋财政改革 ③王安石募役法 ④商鞅按军功授爵 ⑤唐实行募兵制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这种接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

    A、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B、创制了行省制度
    C、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D、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 不同时期的北京有不同的称谓,下列正确的是
    ①渔阳——战国 ②蓟——秦朝 ③中都——元朝 ④范阳——唐朝
    [     ]
    A、①②④正确
    B、没有一个正确
    C、①②③不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农业的、崇奉儒教的、落后的、已在齐腰深的沙子中挣扎的没落王朝,……另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两种制度相遇(两种文明交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包括
    ①鸦片战争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冲突的表现 ②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③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④中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当《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     ]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满清民族权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 下列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①《海国图志》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资政新篇》

    [     ]

    A、①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B、②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②、③都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正确判断
    D、②、③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互相矛盾的
  • 以下对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开始多投资于纺织业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可以吸收传统的手工纺织技术 ②投资者的技术实力弱
    ③投资者的资金比较少 ④弥补了洋务运动的空白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一张历史照片是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的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下列有关这张照片的背景解读,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     ]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
    B、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        淄博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齐都临淄两汉时期仍然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西汉齐都人主父偃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索隐》注曰“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日得千金,言齐人众而且富也”。
           材料二 据《清代刑部抄档》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斯孔入煤矿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濯又自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四 德国成立的山东矿物公司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著名煤矿之一。无论机械化程度,还是资金规模与煤产量,都在全国各煤矿中占主要地位。由于淄川煤矿储量丰富,煤质和煤层都很好,德国矿物决定重点开发淄川煤矿。为了加快煤炭外运,淄川煤矿还修筑了通往淄川车站的铁路支线,使煤炭可以经铁路直接运往青岛。
    (1)据材料一,分析两汉时期淄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淄博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蓬勃发展,当时淄博地区的短篇小说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反映淄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中国经济领域新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明两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趋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开明对外政策的具体表现?有何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广州十三行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鸦片战争前期,清朝无常设机构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活动,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理对外事宜。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根据材料五,概括说明你对清朝后期外交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均引自沈光明《近代留学与中国近代化》一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曾经希图“借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造就一大批像他那样懂得西方政治学说、掌握西方科学技术、通晓西方文明的人来改造中国。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于1855年回到祖国。他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企图结识清政府上层权贵,以游说其“教育计划”。1860年,他访问太平天国天京,希望通过太平天国实施其“教育计划”……结果一一碰壁。
    (1)结合19世纪60年代前的历史背景,分析容闳的“教育计划”碰壁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63年,容闳被曾国藩邀请办洋务,派去美国购买机器,筹建江南制造总局,搏得曾国藩的信任。他于1868年大胆拿出他的“教育计划”,说服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1870年冬,清廷批准了曾国藩、李鸿章请求在沪闽粤等地选考幼童、派遣留学美国的奏折。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坐船跨越太平洋,开始了15年的留学生涯。由于顽固势力竭尽诬陷攻击之能事,昏庸腐朽的清政府偏听了陈、吴等人的诽谤,不顾客闳和留学生的强烈反对,不听美国友人的忠告,于1881年下令将留学生分三批撤回。首次官派留学计划就这样破产了。
           材料三 第一批留美幼童尚在异国,清王朝在1877年又派出第二批海军留学生近百人分赴欧洲各国学习。这批学子中的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黄建勋等人在回国后成为北洋海军将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分析清政府批准官派留学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清朝前两次留学活动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