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孝感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这里“新的内容”中的“新”是指 
    [     ]
    A.反封建
    B.分土地
    C.反侵略
    D.反清
  •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是因为
    ①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②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③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④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莫将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包含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
    [     ]
    A.肯定
    B.否定
    C.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D.上述态度全有
  • “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恩格斯所说的“革命化”是指 
    [     ]
    A.中国出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C.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D.列强输出资本,把中国拉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慈禧曾经说:“我本来是决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 观察下图,指出甲午战争中近代实力最强的北洋海军最后覆灭于
    [     ]
  • 甲午中中战争对中国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影响,这其中包括
    ①台湾与祖国分离五十年 ②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此由沿海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③直接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野心 ④中国东北成为沙俄与日本争夺的焦点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斗争上
    [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 导游带领着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
    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
    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
    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已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史”。 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孝感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是: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     ]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广大人民的麻木
    C.外交官员的卖国
    D.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2006年4月27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后,参访了“总统府”。对于发生在南京的部分历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1949年,此地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朝政权对峙
  • 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 中共“一大”纲领和中心任务的制定,表明
    [     ]
    A.中共还未完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B.中共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用武装斗争进行反封建斗争
    C.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建立起来了
    D.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 下面中共领导人的谈话内容中,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
    B.“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C.“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国民革命和国民党有所贡献”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是
    [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
    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一大”的党纲在白色恐怖年代散失无存,现在最早的“一大”党纲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而且是用英文写的。原来,曾参加“一大”的代表陈公博后来到美国读书,用英文写了博士论文,“一大”党纲作为附件置于论文之后。对这份英文“党纲”的可信性,兴趣小组意见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①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因为是“一大”的当事人所记,具有可信性,可作为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英文写的党纲是为论文服务的,作为佐证材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
    [     ]
    A.③正确,①②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①②③都错误
  • 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孝感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
    [     ]
    A.蒋介石、陈独秀
    B.汪精卫、陈独秀
    C.蒋介石、汪精卫
    D.蒋介石、董必武
  • 中国古代的分封制的依据标准主要是
    [     ]
    A.血缘关系
    B.功绩
    C.品德
    D.才能
  • 唐代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
    A.分封制、郡县制
    B.宗法制、郡县制
    C.分封制、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实行总统制 ③实行责任内阁制
    ④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⑤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之中的观点说明孙中山吸取欧美的教训,要准备解决的是
    [     ]
    A.实现民族独立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发展经济缓解贫富悬殊
    D.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恩格斯这样评价罗马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近代欧洲大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
    B.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
    C.罗马法是全世界通用法律
    D.罗马法是法律的起源
  •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最准确理解是 

    [     ]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上层阶级
    C.罗马法为巩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D.罗马法起着管理社会的职能,稳固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 1792年至1875年,法国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焦点是 
    [     ]
    A.共和与帝制之争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
    C.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
    D.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
    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②由国会联席会议选出
    ③无权解散众议院 ④最多任期7年,不能连选连任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     ]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和礼仪性的虚位元首
    B.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请回答:
    (1)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做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1)庚子年孙中山领导惠州起义失败,同时,中外间发生了一场较大的战争也以中国失败告终,请问这场战争是何年的什么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为什么当时人们的态度“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