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2的第一部分试题
  •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材料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 下面漫画是在1936年全国漫画展览会上备受好评的一幅作品,它所反映的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

    [     ]

    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
    C.蒋介石《1936年日记》
    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二战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美国对中国有此看法的主要原因是

    帮助中国,中国正在帮助美国

    中国首先抗击法西斯
    [     ]
    A.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B.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政府的“剿共”政策
    C.美国扶蒋反共政策需要蒋介石政府配合
    D.美国政府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2的第二部分试题
  •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1869——1936)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     ]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人民论坛》杂志以如何理解五四精神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结果如图所示。你认为在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上,40.2%的受访者最可能选择的是
     
    [     ]
    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科学精神
    D.创新精神
  • 下图为大革命时期的宣传标语,它们存在于
    [     ]
    A.1924年1月——1926年6月
    B.1925年5月——1926年7月
    C.1925年7月——1927年7月
    D.1927年6月——1928年9月
  • 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就孕育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这主要指
    ①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资产阶级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
    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③
  • 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     ]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2的第三部分试题
  • 据下边“借谷票”中的信息判断,群众借出谷物是为了支援
    [     ]
    A.北伐战争
    B.反“围剿”斗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毛主席说:“1927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彻底改革土地制度的办法,实现了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下列有关土地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八七会议上确定了要开展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推翻了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C.没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D.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
  • 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种“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井冈山


    ②遵义会议会址


    ③延安


    ④西柏坡

    [     ]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③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1940——1944年是抗战时期,以抗日为重任,因而“民主”出现频率不高
    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因而“民主”出现频率较高
    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
    ④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
    [     ]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形成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不止一次强调“我们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活得有尊严的起点是
    [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共的诞生
    D.新中国成立
  •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国际交往中代表了一个国家。进入20世纪后,中华大地政权不断更迭,国歌也几度易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首国歌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追赶世界潮流,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人民发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呼声。
    材料三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出面召开了一次协商国旗、国歌等问题的座谈会。会上,有人认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最好修改一下歌词;有人认为可暂用作国歌;有人则认为应该完整地保留作为国歌。最终,大家觉得完整保留为好。
    请回答:
    (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试从政治、经济角度说明当时所呈现的新气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发出这一呼声的原因。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原封不动地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新时代,你怎样理解“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写出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