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9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现象备受国际关注,有人开始对索马里的历史产生兴趣,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最有可能是

    [     ]

    A.达·伽马
    B.哥伦布
    C.迪亚士
    D.麦哲伦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     ]
    A.法国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原因主要是
    [     ]
    A.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奴隶贸易
  • 在《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詹姆斯·络温指出美国教科书中最著名的谎言是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
    [     ]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
    D.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
  •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 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如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

    [     ]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说”
    D.找到了“无主地”
  • “史学家曾经把从1688年到1815年这段时期称为英法两国之间的第二次百年战争。与第一次不同,这次完全是世界性的战争,两个国家不仅在欧洲比拼,甚至将战争扩大到海上、非洲、亚洲和美洲大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百年战争”是指
    [     ]
    A.英法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
    B.英国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法两国在工业革命中的竞争
    D.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的争论
◎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9的第二部分试题
  • 19世纪中期,有红、黄、蓝、黑四种颜色的商队,他们要把自己的货物运到自己的海外市场,他们都从本土出发,其路线分别是:①本土→澳大利亚→印度→中国;②本土→阿尔及利亚→越南→中国;③本土→委内瑞拉→日本→中国;④本土→柬埔寨→新加坡→新西兰。据路线判断,你认为英国商队的颜色应是
    [     ]
    A.黄色
    B.蓝色
    C.红色
    D.黑色
  • 有文献记述“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     ]
    A.有可能,因为这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B.完全可能,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C.完全可能,因为这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统治地位
    D.完全不可能,因为这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一位研究新消费主义的学者指出:新消费主义使整个阶级开始购买他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东西。社会模仿效应使本来只买“体面用品”的人开始购买“奢侈用品”,使本来只买“必需用品”的人开始买“体面用品”。这种大众消费主义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西班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 2010年5月1日,全球的目光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切合实际的是
    [     ]
    A.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
    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 “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     ]
    A.汽车
    B.电车
    C.火车
    D.马车
◎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9的第三部分试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 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拜金主义盛行
    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
    D.城市化进程加速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
    A.兴起于重工业
    B.在欧美国家陆续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工厂数

    产品价值

    生产工人
    [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材料二 胸怀智勇者,无所畏恐,轻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明知险阻重重偏向上攀登;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坚定又镇静,兴冲冲向头部压去,怡然自得,视之如桂冠。这就是你的作为:篷山之外,遥不可攀者,你却能悄悄地据为己有;前途障碍多多你明辨,你思索,你了如指掌,时机一到,你应运而起,从此发生了这一切……敌人以战争与死亡,从国内外夹攻,内忧外患频仍,你却岿然屹立……世人无不惊愕,议论纷纷,他们满脑袋胡思乱想,除了蝇营狗苟,他们又关心什么?……这个魍魉世界,向我们索取,乞求财富、恩典和地位,即使予所亲者同贵同荣,爱情难以满足,他们要吞没整个王国。他对这个人亦复如此。——让我们广为宣告,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计!任何人,无论是谁,其幸福总有尽头,末日亦必将来临。
    ——歌德
    (1)材料一、二是后人对近代欧洲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人用两种方式改变着世界,也体现出这两人所在国家不同的崛起方式。两种不同的崛起方式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这两种崛起方式对各自国家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种崛起方式,其共同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忆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若清政府也派团参展,提供的展品除丝织品外,还可能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经济分工的特点,说明英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巴黎商人和工匠的房屋结构是:“房屋高而狭小,底层是铺子,上面是主人住房,再上面是工人的房间。同样,1619年伦敦每个面包师傅都在自己家里安置子女、女仆和学徒。”……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整个曼彻斯特本城,索尔福和休尔姆的全部,彭德尔顿和却尔顿的大部分,阿德威尔克的三分之二以及奇坦希尔的个别地区--所有这些地方形成了一个纯粹的工人区……”在“工人区”扑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人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自由放任”,也是其主要的原因。因此,工业革命后期特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各国政府开始注重住房问题了。
    ——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知网中,某教师用“工业革命”为篇名,搜索到以下2009年发表的关于“工业革命”的学术论文篇名:《焦炭炼铁的发明与英国工业革命》、《论工业革命的开端》、《经济危机将加快“绿色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工业反差的原因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监狱改革运动》、《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探析》、《阿诺德·汤因比的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盛宴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高工薪推动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状况》、《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视角看学徒教育》、《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如何解释美国晚于法国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家庭女佣人之身份问题研究》、《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治理途径》、《工业革命与欧洲人口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城市的居住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住房条件恶化的原因,并指出其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期西方各国开始注重住房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2009年学术界对工业革命研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