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消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我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选项与“唐宗”有关的是
    [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虽然她留下了一块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请判断她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农田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下列不属于隋朝的中国古代“世界之最”是
    [     ]
    A、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常的人工运河
    B、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科举制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最早的考试制度
    D、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
    [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这源于
    [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 2008年9月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题名为“飞天”,取名“飞天”是源于位于甘肃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幅壁画。请问,如果我们要去参观这幅壁画,应去
    [     ]
    A、莫高窟石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大足石刻
  • 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下图所示《玄秘塔碑》书法名篇,专家鉴定介绍它的特点是“方折俊丽,骨力劲健”。其真迹的作者是
    [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阎立本
    D、黄庭坚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个节日的气氛?
    [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 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个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是
    ①地动仪②印刷术③造纸术④火药⑤指南针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

  • 辛弃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
    A、张择端
    B、徐渭
    C、吴道子
    D、赵孟頫
  •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按照他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铁木真②松赞干布③阿骨打④努尔哈赤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 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
    A、封渤海郡王
    B、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实行改土归流
  • 一学习小组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不恰当的是
    [     ]
    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
  •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使用机器生产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位记者在上海世博园区采访时,发现许多包含中国文化和元素的外国展馆、展品随处可见。让我们来解答记者的提问:
    (1)进入日本馆,首先会看到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日中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展示。唐朝时日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遣使来中国?请结合一实例说明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印度馆中,中国古代高僧玄奘的挂像展示着中印两国悠久的文化交流史。玄奘西游发生在何时?他根据旅途见闻写成了一部书,这部书名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印度尼西亚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竖立3米高的郑和雕像和印度尼西亚传统船只。郑和下西洋是从哪里出发、最远到达那里?你认为印度尼西亚馆今天纪念这段历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三个展馆反映的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1)宋朝时“南方战乱较少”,北方曾出现了哪些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间谚语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松赞率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2)材料二中的外甥指的是谁?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元朝)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元政府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除此之外元朝还加强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下图

    金奔巴瓶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个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所学的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相反,制度的僵化与滞后则会严重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唐朝的三位皇帝对这种制度的完善起了重要作用,你能举一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制度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3)材料二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明太祖朱元璋与清朝雍正皇帝(画像)
    (4)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在科举考试上(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朝雍正皇帝设立的军机处这一机构的职责与作用分别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