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5的第一部分试题
  •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     ]

    A.芝诺
    B.西塞罗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戈拉
  •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     ]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欧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表现在
    ①对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②动摇了神学创世说的理论基础
    ③促进文艺复兴运动发展④历史研究中因世界历史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而导致地域性历史研究消亡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陈振崑在《当代人文主义思想的融会》一书中指出,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的观念中,把以往对于“来生”的不朽盼望转变成专注于“此世”生活之美善的经营。一个理想的人的典型不再是禁欲的僧侣;而是一个能在“此世”欢乐地完成各种成就以充分实现人性的“完全人”。上述思想

    [     ]

    A.与儒家学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B.是对“仁义礼智信”的继承和发展
    C.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
    D.是当时人们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
  • “知书达礼”意为“有文化,懂礼貌”。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     ]

    A.“有知识,才有智慧”
    B.认识你自己
    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D.美德即知识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5的第二部分试题
  •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弥补人体的缺陷。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
    ①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②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③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④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     ]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
  • 马克思指出:“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他”是指

    [     ]

    A.马丁·路德
    B.牛顿
    C.伽利略
    D.达尔文
  • 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
    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 近来,某网站就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请网友投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位。结果,猪八戒的票数遥遥领先。其主要原因在于猪八戒是

    [     ]

    A.仁义的化身
    B.智慧的化身
    C.人性的化身
    D.理性的化身
  • 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最恰当的应是

    [     ]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     ]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用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

    A.独立的思考与科学的判断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集体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教会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

    A.对抗中央王权
    B.人人生而平等
    C.保护私有财产
    D.反对君主专制
  •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 据美国之音2010年3月4日报道说,奥巴马政府在1月29日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销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项目。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并未在30天内采取行动表示反对。现在这个期限已过,因此军售案正式生效。以上事实反映了美国政体的运作原则,这种原则源于下列哪一著作
    [     ]
    A.《哲学通信》
    B.《政府论》
    C.《论法的精神》
    D.《社会契约论》
  •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促进人类自立、自觉、自信地追求意识的形成
    B.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
    D.保证了西方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 材料一 某些地区以十二月二十五日(耶稣诞辰),另一些地区,如佛罗伦萨,以三月二十五日(耶稣降世日)为一年伊始……而这个新年在佛罗伦萨竟发生了一场要命的瘟疫,人们认为是因为自己多行不义,天主大发雷霆,降罪于世人,夺去了无数生灵性命,所以惩罚自己的身体,用苦修来洗刷罪行……也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说到做到,尽力付诸实施,日以继夜地从一家酒店转到另一家,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兴之所至,甚至闯进别人家里为所欲为。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人们把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分开,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用以保卫社会一切成员的财产,限制社会各部分和各成员的权力并调节他们之间的统辖权。……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1)材料一中有两种对待瘟疫的态度,它们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种生活态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思想?如何评价这种新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当时在佛罗伦萨会有“很多人”持有新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于材料一中出现的新思想,材料二又有了哪些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三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从具体主张到思想实质,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圣,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当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绅士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两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你认为谁的观点更贴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材料:
    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