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3的第一部分试题
  •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     ]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     ]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B.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以下是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亲笔信:“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在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据此可推断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什么重要活动
    [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C.开国大典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D.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 下列是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解读两幅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图1 1966年哈尔滨学生在广场游行

    图2 1984年北大学生国庆游行
    [     ]
    A.工作中心都已发生转移
    B.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重大突破
    C.民主与法制建设尚待确立
    D.两大思想理论体系受到真诚拥护
  • 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
    A.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B.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C.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D.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3的第二部分试题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从该评价中我们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是
    [     ]
    A.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B.必须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
    C.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
  •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下列图示能体现“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 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澳门记者联会主办了“十年回眸”全国巡回图片展。下列说法不符合图片介绍的是

    [     ]

    A.“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B.澳门回归促进了大陆与澳门的经济往来
    C.澳门回归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D.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
    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12届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3的第三部分试题
  • 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达成了一系列精神和原则。陈毅同志曾赋诗赞誉万隆精神和原则: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这里的“万隆精神和原则”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
    A.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精神
    B.“求同存异”的原则
    C.亚非国家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精神
    D.“另起炉灶”的原则
  • 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②共同点主要指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③新的开始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④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 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与多方交涉,美国政府于2010年1月29日宣布了价值64亿美元的五项对台军售计划。美国的做法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违反了《中美联合公报》
    B.影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破坏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整体与长远利益
  •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     ]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2009年奥巴马访华
  •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有

    图①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图②赴海地维和

    图③上海合作组织活动

    ④打击索马里海盗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 从“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一直到“和平使命——2009”,和平使命系列军演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恐军演品牌,这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姿态。以下对上海合作组织认识正确的有
    ①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②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③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是该组织的重要目标之一
    ④该组织成员国的合作目前仅限于军事、政治领域,尚未涉及经济等其他领域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 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四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寻找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的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