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部分试题
  • 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 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     ]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 下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 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     ]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
  •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办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
    [     ]
    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民主自由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
  •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
  • 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3 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

    图4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1)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图()——图()。
    历史意义:
    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为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二部分试题
  •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     ]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     ]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口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口不明口。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口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     ]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     ]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 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秦朝疆域图

    图2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公路分布图(局部)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2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 下图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东北解放军入关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自主要标志是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三部分试题
  • 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材料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
    B.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C.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     ]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D.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 据下图的信息判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
    [     ]
    A.支援北伐战争的革命军队
    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C.渡过抗日战争的经济困难
    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
  • 近期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军队在印缅战场浴血抗日的情景。早在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就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     ]
    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
  • 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     ]
    A.同盟会党员证

    B.“红军临时借谷证”

    C.五四运动40周年纪念邮票

    D.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开业时照片
  •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以得知战役名称是
    [     ]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有学者指出:“解放战争不仅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那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亦有攻打太原的艰难和血腥,攻打金门岛的惨烈和失败,攻打兰州的诡异和曲折,无数的人生悲剧掩埋在历史的深海里。”解放战争经历曲折、跌宕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合法地位和军事实力较强
    B.全国人民反对内战牵制了解放军
    C.人民解放军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落后
    D.美国的军事援助并直接出兵干涉
  •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 《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反映了
    [     ]
    A.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迫使孙中山辞职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
    C.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D.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 “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
    [     ]
    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     ]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
    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
  •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 “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引自汪道涵《致宋美龄女士亲属唁电》)这段话表明了对

    [     ]

    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
    B.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
    C.宋氏三姐妹毕生事业的赏识
    D.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