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二十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一部分试题
  •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指出材料“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②美国从越南撤军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     ]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 1949年后,中困积极主动地融人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二十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二部分试题
  •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反恐联合军事演习,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防务安全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是
    [     ]
    A.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B.以防务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军事同盟
    C.以打击恐怖活动为主要目标的重要机构
    D.调节国际争端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 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体现了“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的论坛宗旨,使中非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我国
    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②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③主张南北对话,建立国际新秩序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图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苏关系解冻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主要基于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③共同点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二十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三部分试题
  • 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会议
    [     ]
    A.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B.中国是两大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C.两个组织的合作都已渗透到政治军事领域
    D.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日本、西欧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兴起
    D.中苏同盟牢固,美国力图分化
  • 中美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尼克松访问中国②邓小平访问美国③美国开始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④美国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
    [     ]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 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   军费开支/亿美元
    [     ]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阶段C军费开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 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贯彻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 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     ]
    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 下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
     
    [     ]
    A.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
    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
    D.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 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特别企划,《35号投手温家宝》一书由日本侨报社推出,在日本正式发行。该书描述了温总理专用球衣“35号”的选定及如何绣制球衣背面“WENJIABAO”几个拼音字母的过程。该书还记录了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与日本百姓的各种交流活动。这表明
    [     ]
    A.温总理致力于中日民间文化交流
    B.日本人民特别喜欢温总理
    C.中日两国已经没有任何分歧了
    D.中日两国加强友好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 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

    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
    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D.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2007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开展外交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制定本国的外交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