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六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一部分试题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即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布鲁尼(1369——1444年)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1)据材料,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
    A.盂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     ]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六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     ]
    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做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     ]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6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Ε.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其表现为
    [     ]
    A.教会服从世俗君主的权力
    B.加强对“异端”思想的打击
    C.肯定人的努力和现世成功
    D.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 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     ]
    A.圣经高于一切
    B.上帝永恒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信仰得救
  • 苏格拉底曾说:“我像一只牛虻,到处叮人,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这表明他
    [     ]
    A.崇尚民主
    B.保护贵族
    C.重视道德
    D.尊重知识
◎ 2012年新课标B版高三历史专题六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三部分试题
  • 洛克认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共同决定工作,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利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下列对洛克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达了废黜王权的要求②体现了“契约政府”理论③体现了“人民主权”④包含了“法治”理念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78年,一位德国学者写道:“我们怎么能相信,在欧洲的导师希腊人学会阅读以前,东方诸野蛮民族已产生编年史和诗歌,并拥有完整的宗教和伦理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学者热衷于儒家文化②该学者醉心于古希腊文化
    ③该学者的观点带有“欧洲中心论”色彩④该学者的认识比较客观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合肥某高三同学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了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必定是
    [     ]
    A.知识
    B.信仰
    C.理性
    D.权利
  • 明清时期在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中国的孔子成为一些思想家们的偶像,这些思想家应是
    [     ]
    A.英国立宪派的代表
    B.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C.美国独立战争的启蒙思想家
    D.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 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
    A.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 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19世纪全世界政治文明之源头是法兰西民族创造的文明
    B.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为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C.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与法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法国频繁的革命而受阻
  • 马克思评论道:“……他(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对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路德反对信仰宗教
    B.否定罗马天主教的权威
    C.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
    D.主张用一种宗教代替另外一种宗教
  • 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③反对封建束缚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     ]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 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意义在于
    [     ]
    A.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B.批判了神权统治,鼓吹了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发展了在人、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的人文主义精神
    D.把人文精神推进到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 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权分立学说最早体现于法国的1791年宪法②三权分立思想的核心是权力间的制衡
    ③中国近代没有出现过三权分立思想的法律④《论法的精神》是洛克分权思想改造者的作品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士绅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18世纪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分析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两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你认为哪一个人的观点更贴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