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中考历史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大公报》载文说:“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某影片出现了下边的作战示意图,该影片反映的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两次由“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探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战争年代“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城市武装暴动,控制中心城市
    B.建设年代“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没收民族资本,优先发展工业
    C.战争年代“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先农村后城市
    D.建设年代“走自己的路”指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 下列最能说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论断的一组数据是
    [     ]
    A.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为92.2%
    B.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2%
    C.合作经济由1.5%上升到53.4%
    D.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 2011年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中考历史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上的标注不正确的是
    [     ]
  •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     ]
    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
    C.元老院
    D.执政官
  •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之一,下列文字属于古代亚非人民创造的是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甲骨文

    ④古希腊B类线形文字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近代科学与思想探究活动,确定了四个主题,其中正确的是
    [     ]
    A.马克思与《物种起源》
    B.达尔文与《共产党宣言》
    C.伏尔泰与启蒙思想
    D.牛顿与广义相对论
◎ 2011年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中考历史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特色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 1938年希特勒曾说:“……三年前我们曾派小股部队进军莱茵区,那是我事事都要冒险的时候。那时如果法国出来阻止我们,我们只有撤退……”,德军进入“莱茵区”,法国可以阻止的依据是
    [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慕尼黑协定》
  • 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下列对俄罗斯历史上“强大”、“强盛”的解读不正确是
    [     ]
    A.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沙俄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退出一战,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19世界30年代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D.1991年12月,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 中国形象——西方对中国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西方摄影师前往中国,拍回了大量中国晚清和民国初年的照片和影像,出现在这些照片和影像里的中国人,男人留长辫,女人裹小脚,姿势呆板、神情麻木。贫穷、愚昧、孱弱,这是西方民众对古老中国的感性认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为了改变这种形象,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试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地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2)材料二中“红星照耀西方”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红星照耀西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右图是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中间写着:“CHIAN‘S NEW FACE,What Reagan Will See”?(“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说里根将会看到中国的什么新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西方对中国认识的变化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关系——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二战中后期欧洲形势

    图2二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1)图1表明二战中后期国际关系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明二战后国际关系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关系面临新的前景……战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国间的联盟发生了严重的动摇,美苏矛盾实际上取代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而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美国的全球扩张态势,和苏联力图巩固与扩大自己的安全带企图,使雅尔塔体制从一开始就可能具有合作与缓和的。
    ——搞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3)根据材料二分析国际关系出现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试从正反两方面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城市化——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建国后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后表格中的三个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试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