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新课标版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段考试题(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
    A.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     ]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大《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     ]
    A.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 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和早市是在
    [     ]
    A.西汉的长安
    B.唐代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元朝大都
  • 某收藏家的藏品中有青花釉里红婴戏碗,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
    [     ]
    A.宋
    B.元
    C.明
    D.清
  •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⑤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
    [     ]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对维护专制制度、保障财政税收起到了重大作用
    C.这种思想在明太祖和雍正帝时得到强化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被废除
◎ 2010年人教新课标版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段考试题(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沉重打击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
    B.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是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D.促进了国内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1492年,一位欧洲航海家带着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向西艰苦航行,终于看到了陆地——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位把“割裂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的航海家是
    [     ]
    A.郑和
    B.马可·波罗
    C.哥伦布
    D.达尔文
  •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的殖民活动出现。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先后是

    [     ]

    A.葡萄牙、西班牙、英国
    B.西班牙、荷兰、英国
    C.西班牙、法国、英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
  • 下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中,属于动力领域的是
    [     ]
    A.珍妮纺纱机
    B.汽船
    C.改良蒸汽机
    D.骡机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方面最典型的特点是
    [     ]
    A.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出现并发展
  • 下列事件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 殖民扩张 ③两次工业革命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D、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 晚清状元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在家乡江苏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下列有关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是洋务企业的典型代表
    B.一战期间获得丰厚的利润
    C.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兴衰
    D.浓缩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艰辛
  • 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为改变这一面貌,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掀起大炼钢运动
◎ 2010年人教新课标版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段考试题(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中国曾流行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象,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应出现于
    [     ]
    A.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放开发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近代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学东渐”
    B、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
    C、希望通过服饰改革来改变落后的面貌
    D、列强的要求
  •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是下列哪家电视台的试验播出
    [     ]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广州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 近代铁路交通、通讯事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清政府的努力
    C、民间百姓的需求
    D、外国的积极指导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农耕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判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出现的大致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20年代后民族资本家张謇的企业衰落下去,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大陆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刘宗绪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材料三 “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
      材料四 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清华大学侯若石《机遇还是陷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市场总是在扩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请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方面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大工业”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1952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份比较表
      材料三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四 (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1984年《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作为沿海最早开放省份的广东,有哪两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你怎样认识这次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