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一)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     ]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        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     ]
    A、甲同学为姬姓贵族
    B、乙同学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C、丙同学回到了商朝,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
    D、丁同学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唐代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     ]
    A.分封制度
    B.行省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协调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C.维系宗法制的基本纽带是血缘
    D.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 关于西周时期分封的鲁国,表述正确的是 
    [     ]
    A.是召公之子的封地
    B.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
    C.是周成王时受封建立起来的
    D.是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的封地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①平定六国 ②北击匈奴 ③统一岭南 ④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     ]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专制
    B.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C.赢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三公
    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 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中协助皇帝处理行政事务的是
    [     ]
    A、太尉
    B、丞相
    C、郡守
    D、御史大夫
  • 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一战争发生于 
    [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        在“秦并天下”之初,秦王宣布“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随之建立了不同于周代“王制”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度。与周代的王制、分封制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
    ①沿袭了周代嫡长子继位制度 ②打破了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
    ③沿用周代的“家天下”的统治观念 ④确立“君权神授”制度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
    A、丞相制度
    B、郡县行政
    C、察举制度
    D、皇权独尊
  •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叙述是正确的 
    [     ]
    A、重用了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省被中书省取代
    C、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削弱相权
  • 以下有关古代中央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秦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②唐主管官吏的考核与任免的属于尚书省下辖机构
    ③元中书省与清理藩院行使相同的职权 ④清军机处大臣职权与宋参知政事有相同之处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C、完善中央集权
    D、扩大民主权利
◎ 2010-2011学年度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一)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唐朝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后方可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军机大臣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禹传》)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当时
    [     ]
    A.世袭制的实行
    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
    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
    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
  • 从下图《元朝疆域》看,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有今天的 
    [     ]
    A.台湾  
    B.河北
    C.西藏   
    D.新疆
  • 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
    ①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 ②汉代“内朝”的形成 ③唐代“三省”的设置 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     ]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
    C.秦朝、唐朝
    D.元朝、唐朝
  • 下图是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你觉得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
    [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反应了某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     ]
    A、秦
    B、汉
    C、唐
    D、明
  • 下列古代政治人物与专制制度的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始皇——皇帝制度
    B、唐太宗——刺史制度
    C、明成祖——内阁制度
    D、雍正帝——军机处
  •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关于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朝正式下令废除宰相职位,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 下列哪个举动违背了元朝对行中书省职权的规定 
    [     ]
    A、发生灾荒要呈报中书省
    B、军队操练呈报枢密院
    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述职
    D、自行合理调整农业税收
  •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     ]
    A、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
    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封建制度日趋稳固
    B.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于明成祖时
    B.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C.内阁是中央一级的立法机构
    D.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位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侵华战争使英国
    [     ]
    A.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其中“类似的事件”是指
    [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 英国在鸦片战争后从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     ]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     ]
    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
    D、内河航运权
◎ 2010-2011学年度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一)的第三部分试题
  •        物产富饶、地理位置重要的浙江在近代史上较早遭受侵略。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     ]
    A.杭州
    B.温州
    C.镇海
    D.宁波
  • 阅读下图,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     ]
    A、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 从1840年开始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
    B、一半是半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遭到破坏但未完全丧失,半封建指封建社会开始瓦解但未完全解体
    D、一半是半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半资本主义社会
  •        光绪帝亲政以后曾想有所作为,面对日本的侵略,光绪帝倾向于主战,但由于慈禧太后的牵制,对日战争最终失败,军机大臣孙毓汶拿着李鸿章从天津送来的和约稿本与奕等人共同逼迫光绪帝签字,慈禧太后在这时也指令必须批准和约,光绪帝“绕殿急步约时许,乃顿足流涕”,被迫在条约上签了字,该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个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提到的“条约”内容最能反映19世纪末帝国主义新的侵略要求的是 
    [     ]
    A.驻兵
    B.开商埠
    C.赔款
    D.资本输出
  • 1901年本应是一个迎接新世纪的喜庆年,却是中国人民极为黑暗痛苦的一年,因为这一年
    [     ]
    A.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开始侵略中国
    B.八国联军开始侵华,中国人民开始经历一场劫难
    C.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 下列关于“门户开放”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①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②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③“门户开放”政策是中国没有沦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④“门户开放”的实质是列强在中国建立了“国际共管体系”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     ]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        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的地点是
    [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西安
  • 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义和团运动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最后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战略战术失误
    D.社会制度落后
  •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反侵略角度看这场战争的特点不包括
    [     ]
    A.政府消极抗战和爱国官兵积极抗战相交错
    B.陆战和海战相结合,决定性战役多为海战
    C.官兵积极抗战和近代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相交错
    D.清政府战败赔款割地和中国人民继续抗日同时并存
  •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指

    [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人物风俗制度丛谈》中有一篇文章写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 
    [     ]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 图1所示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
     

    ①卢沟桥事变
    ②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签发给朱德的委任状
    ④中央社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A.①③
    B.②④
    C.②
    D.④
  •        1940年9月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蒋介石通电嘉奖的战役是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        下图为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在七七事变后所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图中的两人都是日本人。对下面这幅漫画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没有出现的原因有
    ①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抗战最终没向日本投降
    ③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④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地小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请回答:
    (1)依据示意图,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根据示意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上述两图显示的明代政府架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明代政府架构有这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4)根据材料四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秦朝为巩固统一实行的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所述“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材料肯定了该制度哪方面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台湾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试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和其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