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
    [     ]
    A.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民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 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溢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内容有关的是
    [     ]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 中国古代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改革是
    [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
  • 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

    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第二部分试题
  • 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鲜卑
    C.羌族
    D.羯族
  •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发这一诏书的是
    [     ]
    A.汉文帝
    B.苻坚
    C.孝文帝
    D.冯太后
  • 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汉武帝改革
  • 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
    [     ]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第三部分试题
  •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
  •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
    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③北方农民不断南迁 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1)北魏建立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魏迁都洛阳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对措施的详细内容。
    (1)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姓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官制、律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礼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夺情况,他们为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
    请结合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叙述,体会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知道吗?北魏政权后来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不久,东魏又被北齐代替,西魏则被北周代替。北齐和北周两个政权以黄河为界,东西相对峙,最终北周灭掉北齐。对此,《新编中国史话》中有这样几段描述: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 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的熏陶,就认为是得了“汉家”,几乎被废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大杀汉族官吏……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流行。(北周的奠基人)字文泰是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的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力。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字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行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受了汉文化的优秀部分。
    读了这两段材料,请你分析一下,北齐与北周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哪一方的政策继承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你认为他们实行的不同政策与后来北周灭掉北齐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