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的第一部分试题
  • 《吕氏春秋》记载:“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这句话中提到的牛耕最迟出现于
    [     ]
    A.西周
    B.春秋末年
    C.战国时期
    D.秦朝
  •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哪一时期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
    A.曲辕犁的制造
    B.筒车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筑
    D.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一国修建的
    [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 战国时期李冰修筑的都江堰位于
    [     ]
    A.黄河流域
    B.岷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
  •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相同性质的是
    [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的第二部分试题
  • 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从历史上看,“天府之国”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
    B.成都平原人民的辛勤劳动
    C.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
    D.成都平原没有水患
  •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商鞅变法
    B.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
  • 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
    [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免除徭役
    C.建立县制
    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 认为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的理由是
    [     ]
    A.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     ]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明确主张废除奴隶制
  •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直接原因是
    [     ]
    A.奴隶的反抗
    B.各国的政治改革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土地公有变为私有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的第三部分试题
  •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的措施的是
    [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B.奴隶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
  • “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这种制度开始于
    [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唐朝
  •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
    [     ]
    A.努力种田织布
    B.在战争中建立军功
    C.努力开垦荒地
    D.经商发财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这是《史记》对战国时期一次变法的记载,实施这次变法的人物是
    [     ]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下列各项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尊上攘夷”,扩充疆界
    ③奖励耕战 ④没有军功的旧贵族仍然享有特权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