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东汉末年,占据长江中下游的军阀是
    [     ]
    A.袁绍
    B.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 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观原因是
    [     ]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 曹操生活的年代属于
    [     ]
    A.西汉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末年
  •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上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 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是
    [     ]
    A.公元前200年
    B.公元200年
    C.公元前208年
    D.公元208年
  • 被曹操劫持到许的皇帝是
    [     ]
    A.汉和帝
    B.汉景帝
    C.汉献帝
    D.汉文帝
  • 下列典故与赤壁之战无关的是 
    ①草船借箭 ②草木皆兵 ③风声鹤唳 ④周瑜打黄盖
    [     ]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 下列史实,发生在湖北境内的有 
    ①赤壁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三顾茅庐
    [     ]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 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的目的是

    [     ]

    A.统一北方
    B.统一南北
    C.统治江东
    D.统一黄河流域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的第二部分试题
  • 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的目的是

    [     ]

    A.统一北方
    B.统一南北
    C.统治江东
    D.统一黄河流域
  •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 
    [     ]
    A.公元前200年
    B.公元200年
    C.公元前208年
    D.公元208年
  • 赤壁之战打败曹军的决定因素是
    [     ]
    A.诸葛亮的计策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
  • 曹操统一北方后,占有长江下游地区的是
    [     ]
    A.刘表
    B.刘备
    C.孙权
    D.周瑜
  • 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是
    [     ]
    A.官渡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 关于赤壁之战的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
    B.发生在三国鼎立形成前的东汉末年
    C.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D.赤壁位于长江边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
    A.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取胜
    C.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 对三国鼎立局面最恰当的评价是
    [     ]
    A.包含着统一的局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29年
  • 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的是
    [     ]
    A.曹爽
    B.曹丕
    C.曹植
    D.曹操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东汉结束的时间是
    [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 三国时期我们把台湾叫做
    [     ]
    A.大秦
    B.夷洲
    C.琉球
    D.流求
  • 三国时期称帝的是

    [     ]

    A.曹操、刘备、孙权
    B.曹操、诸葛亮、孙策
    C.曹丕、刘备、孙权
    D.曹丕、诸葛亮、孙权
  • 下图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     ]

    A.长安
    B.建业
    C.成都
    D.洛阳
  •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 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
    [     ]
    A.官渡之战击败袁绍
    B.基本上统一北方
    C.指挥赤壁之战
    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 阅读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此诗的作者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壮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够有此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令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南阳武侯祠联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都与哪位人物有关?如何评价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中找出一句最能概括他功劳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他的高尚品质。(或写了一句与他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