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周周考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根据这首诗歌回答1——2题。
    1.此诗歌中的“渠”指的是
    [     ]
    A.郑国渠
    B.灵渠
    C.白渠
    D.都江堰
    2.当时的“京师”指的是下列哪座城市
    [     ]
    A.洛阳
    B.长安
    C.南京
    D.北京
  • 黄河自古就经常泛滥成灾,下列哪些皇帝,曾为治理黄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①秦始皇②汉高祖③汉武帝④汉明帝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给周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列哪一位水利专家对黄河的治理,使其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没有改道
    [     ]
    A.李冰
    B.杜诗
    C.白公
    D.王景
  • 歌谣是我们记忆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下列有关汉代农业发展与进步歌谣的总结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
    A.犁壁安装便碎土,提高效率功劳大
    B.二牛抬杠已出现,耧车播种速度增
    C.北麦南稻广种植,千里桑麻大经营
    D.绿肥稻田得应用,福建广东已开发
  • 提花机又称花楼,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对现代电子计算机发展中程序控制与存储技术的发明有启示作用。我国早在下列哪一朝代就已经使用了提花机
    [     ]
    A.商
    B.秦
    C.汉
    D.唐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周周考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历史遗迹和文物,带着古韵遗风,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历史,亲近了历史,下列哪一图片中的遗迹和文物不能反映汉代的历史
    [     ]
    A

    B

    C

    D
  • 汉朝时期,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世界的前列,具体表现有
    ①犁壁的安装,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②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③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④最早在世界上发明了钢材的制作方法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见下图《冶铁水排模型》,如果对此发明的优点进行描述,正确的有
    ①节约人力②提高了生产效率③节约了生产成本④提高了冶炼质量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句史实最早出现于下列哪部著作
    [     ]
    A.《春秋》
    B.《孙子兵法》
    C.《汉书》
    D.《后汉书》
  • 下列哪一措施的实施,使汉武帝最终在经济上完成了大一统
    [     ]
    A.统一度量衡
    B.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C.统一铸造半两钱
    D.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周周考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东汉张衡所作的《两京赋》分为《西京赋》和《东京赋》,描述了西京的豪华和东京的简朴。这里的“两京”分别指的是
    [     ]
    A.南京、北京
    B.南京、长安
    C.长安、洛阳
    D.北京、长安
  • 两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不包括
    [     ]
    A.犁壁
    B.翻车
    C.耧车
    D.水排
  • 两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世界前列,其主要原因有
    ①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关的措施②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技发明的涌现
    ③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辛勤努力的结果④海外贸易的发达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下图为西汉长安平面图,小明为这一平面图进行了解说,请你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打“×”。
    (1)长安城和东汉的洛阳城,规模宏大,人口均过百万,人称东西二京。
    [     ]
    (2)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阴,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
    [     ]
    (3)长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各种小贩走街串巷。
    [     ]
    (4)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称为“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的限制。
    [     ]
    (5)长安城的布局体现了西汉重农抑商的政策。
    [     ]
  • 请结合下列反映汉朝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图一这种耕作方式叫什么?西汉耕犁的哪一种改进,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的这种农具叫什么?请你说出它的用途和所起到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的发明叫什么?是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这种发明促进了哪一手工业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四是汉代的一种丝织业工具,有了它,能织出精美的花纹,这种机器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系列的发明与改进所起的作用,使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
    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我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你结合所学史实,从政治、思想和经济三个方面来说明汉武帝在位时是怎样进行改革,使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使汉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评价汉武帝,在汉武帝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工程的兴修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请你结合下列图片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图一

    图二

    图三
    (1)慧眼识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幅图片中水利工程的名称及其建筑的朝代。
    图一:________________,建筑于________________;图二是白渠,建筑于_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_,建筑于________________。
    (2)点击人物:图一和图二中的水利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哪两位帝王的英明决策?图三这一伟大的工程是由谁主持修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绩千古:请你分别说出这三幅图片中的工程是如何造福人类、功垂千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古论今:历代统治者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