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的第一部分试题
  • 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 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央集权
    B.刑法严酷
    C.赋税繁多
    D.徭役繁重
  • 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
    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 ④实行族诛 ⑤实行连坐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 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     ]
    A.不愿服兵役戍边
    B.戍边误期,必死无疑
    C.秦的法律很残酷
    D.秦的暴政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惊世之语出自
    [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的第二部分试题
  •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是
    [     ]
    A.大泽乡
    B.渔阳
    C.洛阳
    D.陈
  • 陈胜吴广起义具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B.他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攻击郡县,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D.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腐朽的秦王朝
  • 下列不属于大泽乡起义史实的是 
    [     ]
    A.公元前209年发生
    B.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C.在陈建立了政权
    D.吴广自立为王
  • “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

    A.农民战争
    B.项羽为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同刘邦进行的斗争
    C.刘邦反对项羽的正义战争
    D.争夺帝位的战争

  •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 “巨鹿之战”与下列哪一人物密切相关
    [     ]
    A.吴广
    B.陈胜
    C.项羽
    D.刘邦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是 
    [     ]
    A.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B.围魏救赵、退避三舍
    C.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D.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原因是 
    ①刘邦注意收揽民心 ②以富饶的关中为根据地 ③重视人才 ④减轻田租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下列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
    A.“焚书坑儒”
    B.不讲礼义廉耻,所以人民叛离
    C.因为秦统一了六国的货币、度量衡等
    D.暴虐措施使人民不堪忍受
  •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
    A.春秋和战国 
    B.秦末和春秋末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 标志着秦朝被农民战争推翻的事件是
    [     ]
    A.项羽率军在巨鹿大败秦军
    B.刘邦率军攻占咸阳
    C.秦二世被杀
    D.陈胜、吴广在陈建立政权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时,有900多个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时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之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中的两个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