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第二单元(7课)《戊戌变法》的第一部分试题
  • 1895年春,《__________________》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_______________帝,反对____________,请求_______________。史称“公车上书”。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________________》(后更名为《________________》),成立了维新派的团体_______________。
  • 从____________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1898年是旧历 __________,因此称这次变法为“______________变法”。由于变法触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9月,__________发动政变,这次变法历时___________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___”。
  • 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教育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戊戌政变”中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口号的是
    [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袁世凯
  • 在“戊戌政变”中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口号中“无力回天”说明了
    [     ]
    A.戊戌变法的措施存在很大问题
    B.戊戌变法法令得不到政府官员的支持
    C.戊戌变法法令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D.戊戌变法失败了
  • 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 慈禧太后对“百日维新”的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的激化
    B.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C.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D.变法危及顽固派的利益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第二单元(7课)《戊戌变法》的第二部分试题
  • 慈禧太后对“百日维新”的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的激化
    B.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C.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D.变法危及顽固派的利益
  • 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①推翻清朝统治 ②发展资本主义 ③救亡图存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
    D.②③
  •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的发生
  • 标志维新派政治团体正式成立的历史事件是
    [     ]
    A.保国会的成立
    B.强学会的成立
    C.时务学堂创办
    D.万木草堂创办
  • 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进行戊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 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实施维新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镇压农民起义
    D.抵抗外国侵略
  • 晚清有御史上奏:“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备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动,是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
    [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第二单元(7课)《戊戌变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内容中,在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书中没有涉及的是
    [     ]
    A.训练新式军队
    B.实行君主立宪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学会
  • 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促进思想启蒙
    B.挽救民族危亡
    C.推动政治改革
    D.发展社会经济
  •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
    A.推翻清政府
    B.发动人民群众
    C.建立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维新志士谭嗣同被杀害时留下的遗言。这个遗言表达了谭嗣同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谭嗣同为变法放弃生存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税、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书。
    材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布、许应癸和四个伺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
     ——一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著名变法?领导这次变法的领袖人物是哪两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判断:甘为这次变法流血牺牲的杰出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中新法的内容分析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胶澳事后(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三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富强矣。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