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人教版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的第一部分试题
  •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 在学校科技月活动中,某班同学准备创作“半坡原始居民”的历史剧,大家周末回家准备素材,请问下面不该出现的素材是
    [     ]
    A.磨制的石器
    B.粟
    C.陶器
    D.水稻
  • 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 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

    [     ]

    A.尧
    B.舜
    C.鲧
    D.禹
  • 从夏商两代的兴亡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     ]
    A.增强国力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重视军事
  •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
    D.铁器开始使用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什么思想?
    [     ]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 全球各地现有孔庙1300余座。若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查阅

    [     ]

    A.《道德经》
    B.《论语》
    C.《庄子》
    D.《韩非子》
◎ 2009-2010学年人教版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的第二部分试题
  •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 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 姓名是浓缩的历史反映。“司马耕”“牛子耕”等姓名可能会大量出现在
    [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
    [     ]
    A.黄帝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的急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 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

    A.编钟
    B.铜钟
    C.古筝
    D.笛子
  •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使用广泛的是

    [     ]

    A.石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青铜工具
    D.铁制工具
  • 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     ]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 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     ]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 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
    A.黄帝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
◎ 2009-2010学年人教版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秦朝时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     ]
    A.显示秦朝强大
    B.抵御匈奴
    C.便于秦始皇巡游
    D.征服越族
  • 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
    A.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
    B.恢复发展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 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加强,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
    A.兴办太学
    B.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C.打击地方王国势力
    D.独尊儒术
  • __________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中国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定位世界文化名人。
  • 汉代丝织业发达,已经使用_____________。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杜诗发明了______________。
  •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_________”,西汉时统一铸造的货币叫______________。
  • 西汉时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___________为主要教材。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据《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有什么功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难”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所学知识指出“七庙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人物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请回答:
    (1)指出图中人物的姓名及生活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他哪方面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你能举出两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者”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措施的实行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