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2007学年度人教版山东省常家中学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属于山顶洞人时期的是
    ①懂得人工取火②头部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③过群居生活④懂得爱美
    [     ]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
  • 关于河姆渡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距今约7000年②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③是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④已使用磨制石器
    ⑤居民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⑥居民能建干栏式的房屋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 下列原始居民不可能用捆绑木柄的工具耕地的是
    [     ]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 半坡氏族过着定居生活的基本原因是
    [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学会建造房屋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自然环境的变化
  • 下列人物通过“禅让”的办法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①尧②舜③禹④黄帝
    [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 下列制度在西周时期开始实行的是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 齐桓公时,他发展齐国势力的主要措施是
    ①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②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
    ④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⑤了解民间疾苦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周王室的衰微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分封制的崩溃
    D.阶级矛盾的尖锐
  • 按下列观点所属派别,选择不同的一项
    [     ]
    A.兼爱非攻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仁政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     ]
    A.反对掠夺战争
    B.提出社会变革主张
    C.主张实行法制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
    B.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
    C.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D.都江堰修筑在岷江流域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在今天山东地区的主要是
    [     ]
    A.齐、鲁
    B.晋、楚
    C.齐、晋
    D.吴、越
  • 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 2006-2007学年度人教版山东省常家中学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
    A.齐国
    B.晋国
    C.吴国
    D.宋国
  • 齐桓公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方式是
    [     ]
    A.组织会盟
    B.尊王攘夷
    C.管仲改革
    D.城濮之战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     ]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 今桂林和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最早开通于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 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县令的不正确表述是
    [     ]
    A.是地方行政长官
    B.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
    C.可由皇帝直接任免
    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控制的工具
  • 下列科技成就,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     ]
    A.华佗发明麻沸散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衡发明地动仪
    D.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 在古代有人要做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你认为找谁最合适
    [     ]
    A.黄帝
    B.华佗
    C.扁鹊
    D.张仲景
  • 下列人物在《史记》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①秦始皇②汉武帝③曹操④贾思勰⑤孝文帝
    [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⑤
  • 如果请你为历史剧《曹操》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是
    [     ]
    A.葡萄
    B.玉米
    C.核桃
    D.萝卜
  •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C.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
  • 结束三国纷争局面的政权是
    [     ]
    A.魏国
    B.西晋
    C.前秦
    D.东晋
  •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江南有优越自然条件
    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C.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D.政府重视
  • 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 2006-2007学年度人教版山东省常家中学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有
    ①秦②西汉③东汉④三国⑤西晋⑥东晋⑦北魏
    [     ]
    A.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④⑤⑥⑦
  • 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
    [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的作者是
    [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张仲景
  • 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山顶洞人的火种不慎被雨水浇灭了,他们懊悔不已:以后他们又不得不生吃食物了。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远古时期的某一天,两个北京人为一只倒闭的肿骨鹿发生了争执:他们都认为这只鹿是自己打死的,它应该属于自己。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半坡原始居民再也不必经常搬家。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邻居。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河姆渡人挥舞着手中各种各样的打制石器,正忙着在农田里种植粟;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一些妇女正在纺纱、织布缝制衣服,屋里的地面上,摆放着许多底色为红色,上面绘有动物、植物、人和几何纹图案的陶器。好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啊!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亲,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篇》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中国古代,土地是主要的社会财富。但是土地的所有权和耕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回答:
    (1)西周时期,全国土地归谁所有?当时土地上的劳动者主要是哪些人?采取的是怎样的耕作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春秋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土地的耕作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平民,在商鞅变法以后你如果想自己拥有土地,你会采取什么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济上的上述变革,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有哪些反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忆课本内容,试一试写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答: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
    (3)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试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域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张骞先后两次奉命出使西域。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图(图略)
    材料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逐渐开辟了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通的大动脉。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何时?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出使西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时西域的地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否在古丝绸之路上?根据材料,写出古丝绸之路的大体路线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张骞在历史上的贡献,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之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时候什么地区的经济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