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海兴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强化训练模拟试题(四)的第一部分试题
  •        成都市在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中走在全国的最前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     ]
    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芍陂的修建
    D.西门豹渠的修建
  • 在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中,最著名的有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其中“汉”的含义是
    [     ]
    A.东汉的继续
    B.东汉
    C.汉民族
    D.汉水
  • 唐朝时城市兴旺,成都物产富饶,工商业地位重要,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谚语,成都著名的手工业有
    [     ]
    A.制瓷
    B.造船
    C.织锦
    D.制作唐三彩
  •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在成都的交通建设成就主要有
    [     ]
    A.宝成铁路建成
    B.成昆铁路建成
    C.成渝铁路建成
    D.兰成铁路建成
◎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海兴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强化训练模拟试题(四)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位于成都的有
    ①武侯祠 ②乾陵 ③杜甫草堂 ④杏坛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嵌着八块巨大汉白玉浮雕,概括地表现了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历程。按历史顺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当之无愧地排列在第一幅,主要是因为 
    [     ]
    A.虎门销烟禁止了鸦片贸易
    B.林则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C.禁烟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
    D.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幅浮雕,表现出的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人群后面,隐约看上海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这幅浮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五四爱国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绘画艺术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文化、社会状况。图一《女史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珍品,其中的“箴”含有规谏、劝教之意,对“女史”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指古代妇女
    B.对妇女的尊称
    C.古代女官的名称
    D.古代宫廷妇女的生活历程
◎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海兴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强化训练模拟试题(四)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图一《女史箴图》的表述,与事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作者是东晋画家顾恺之
    B.布局严密、线条流畅
    C.表现了“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的修容情形
    D.绘画爱好者可以到市场上购买《女史箴图》
  • 下列史实中,哪一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的当天发生的?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D.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 由于历史原因,图二《开国大典》在1972年被修改过,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的是        
    [     ]
    A.涂掉了宋庆龄的形象
    B.改掉了刘少奇的形象
    C.淡化了朱德的形象
    D.增加了李济深的形象
  •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世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至少写出6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至少写出4点)对韩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至少写出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百年中国的宪政之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中国百年宪政之路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