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历史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④“苏湖熟,天下足”。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     ]
    A.“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 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     ]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历史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2011年5月23日,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中列举数据显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为西藏取得巨大进步提供保障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西部大开发
  •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图片反映的外交活动中,哪一项不是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
    [     ]
    A

    B

    C

    D
  • 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是一个“暴发户”。这里的“他”是指

    [     ]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罗伯斯庇尔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下图中的领袖人物依次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这些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共同主题
    [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D.无产阶级革命引导者
  • 运用表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
    A.两次世界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B.两次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D.两次战争都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下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显示,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引发这一结果的事件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争霸
  •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的一组是
    [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中国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尔产品质优价廉
    B.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C.交通便利运输快捷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 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正确对应的是
    ①牛顿——电磁感应现象②达尔文——进化论③爱因斯坦——相对论④爱迪生——万有引力定律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历史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     ]

  •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判断以下表格设计
    [     ]
  •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而我国到1956年底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     ]
  • 哥伦布受葡萄牙国王的资助,率船队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横渡了茫茫的太平洋,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     ]

  • 俄、日两国都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     ]
  • 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

  • 1662年,民族英雄__________收复了台湾,捍卫了中华民族的主权。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_______》,以法律形式制约了国王的权利。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________,确立起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 二战中,美、英、苏、中等26国共同签署了《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二战后,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影响,采取了________政策,由此形成两极格局。
  •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质农器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魂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训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地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四: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四,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民许多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作品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指出上述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