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

    A.中国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古代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并且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o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 李贽在其《石潭即事》其四中写道:“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以下对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表达了诗人蔑俗的“异端”思想
    B.李贽的观点在当时不为世俗所容
    C.李贽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D.李贽的主张遭到道学家们的攻击
  •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蒋介石却认为“往者,洪杨诸先生,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是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上述两人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

    [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全球史观,具有客观性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2012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进步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 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二者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

    A.都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B.都切合当时农民的要求
    C.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D.都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三种可能影响中国走向的力量: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派;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派;以张謇、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这三种政治力量虽然基本上没有共识,但实际上三派同源,都起源于同一个起点。这里强调的“同一个起点”是

    [     ]

    A.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
    D.辛亥革命后军阀社会的动荡不安
  • 中共中央驻地由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③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
    ④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乡村的转移

    [     ]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     ]

    A.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 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对于这种价格“双轨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
    B.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
    C.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生存空间
  • 有位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赖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2012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不同年代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的共同点是

    [     ]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
    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都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符合材料所表达含义的是

    [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时采用了下图资料。对其解读最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B.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
    C.体现了三权的分立
    D.反映了联邦政府权力结构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引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江浙地区农村经济呈现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根据材料一、二、三,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予,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梁启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五,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三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四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可命令他们退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民主政治”、“希腊文明”、“催化剂”、“暴力机器”四个词语写一则完整的历史短文。(5分)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以内(包括标点符号)。超过100字扣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注:(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请回答:
    (1)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