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     ]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待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     ]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意图是

    [     ]

    A.加强专制统治
    B.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C.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D.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13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     ]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
    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
    D.八国联军
  • 列宁面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的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列宁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

    [     ]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新时代
    D.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 张恺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 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     ]

    A.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
    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③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
    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     ]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出现
◎ 2012届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中原地区能够率先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其决定因素是

    [     ]

    A.诸侯争霸的中心
    B.政治中心所在地
    C.铁器牛耕率先出现并普及
    D.文化昌盛,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 2010年11——12月,第1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墨西哥坎昆拉召开,各国政要在此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行动方案,最终通过了两项决议。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

    A.我国古代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
    B.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
    C.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 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

    [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 “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变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英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B.西班牙王室率先组织了海上探险
    C.“发现”导致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
    D.“壮举”结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
  •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     ]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实业救国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他的核心思想是

    [     ]

    A.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则在近代工业
    D.办实业既是救贫致富之术,又是富国御侮之道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     ]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 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

    [     ]

    A.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B.发展卢森堡经济
    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
    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
◎ 2012届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和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这说明

    [     ]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 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 下表为1998——2002年中国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东盟之间的贸易情况表,下表反映了

    [     ]

    A.我国对欧美国家出口贸易依赖性较强
    B.我国对外贸易完全依赖这三大贸易区
    C.我国同三大贸易区进口额比重不断上升
    D.东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 我国古代的农书中,把生产工具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详细记载了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王祯的《农书》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已实现了民主政治,中国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但中国却长期停滞在相同的管理水平基础上,几千年没有大的改观。……黄宗羲认为,制度不好,即使有贤能的人,也无法建功立业、利国利民。制度好,“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义;其人非也,亦不至于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制人。”
    ——王相文《中国古代管理中的四环均衡发展思想》
    材料二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暴露得更加充分。……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材料三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几千年没有大的改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清之际思想界十分活跃,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思想界在政治、经济和学术等方面出现了哪些新观点?这些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指什么?概括17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被消灭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怎样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分析,推进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但是,建国以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总体上看是非常缓慢的。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材料四图所显示的DE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EF阶段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新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1)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经济方面有哪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变法或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的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哪些基本思想?其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三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英国艺术家杰劳德·霍尔通(Gerald Holtom)设计的反战标志。

    材料二


    (中东地区)加沙血流成河,西方国家和联合国却熟视无睹。

    ——伊朗漫画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战标志出现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东问题的形成原因。中东问题的焦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请你设计一幅“反战”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他在审判国王的特别法庭上,竭力向摇摆不定的法官们阐明处死国王的理由……最后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英国长老派(清教徒中的一派)代表人物巴克斯特说:“(克伦威尔)本质上是诚实的,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经历是虔诚的,有良知的,但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他的宗教热情完全为野心所取代,而且随着成功逐渐发展。当他的成就击败几乎所有对手时,他为那面临着他的最大诱惑所征服,正如他征服别人一样”。

    ——王龙《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悲剧有何异同?》

    材料三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克伦威尔“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依此观点指出材料一、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是否矛盾?并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