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度山西省忻州市忻州一中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     ]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D.维护宗法制度
  •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官僚制度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并且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

    [     ]

    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精神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2011-2012学年度山西省忻州市忻州一中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均在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跑了四个,就他一个,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吴教授要我们研究的是

    [     ]

    A.吸取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
    B.强调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C.顾维均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D.认识近代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是不可能的
  • 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

    [     ]

    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做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固宪章精神的堆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雏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雏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     ]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下图《棉花图·收贩》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     ]

    A.引进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传统农作物
    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农业进步促进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

    A.商品经济活跃 
    B.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 2011-2012学年度山西省忻州市忻州一中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     ]

    A.中国的迅速强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敌视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在19世纪70年代发展迅速
    D.中国迅速实现了向工业近代化的转变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 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


    安徽省工商界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

    [     ]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
    C.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D.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     ]

    A.重视商业
    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军事实力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哪些时代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1912年9月9日
    (2)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社会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5年在论说栏内宣布办报新方针:……(2)扩充篇幅,标题力求醒目,并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3)多载专电,通讯,广译外报评论。
    1909年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28年《申报》销路已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7年《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全。
    1949年《申报》终刊。中共派员进入《申报》馆,在原址出版《解放日报》。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3)根据材料四,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五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4)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四与材料五的视角有何不同?两则材料的各自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食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请从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简述这些政治主张对近代思想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但是……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部分恰好是君主专制的一个主要的障碍。

    ——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和展望》

    (3)结合孟子的学说,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