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民版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以下特权中,明显是通过这一条款获得的是:

    [     ]

    A.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
    B.在中国设立了租界
    C.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D.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     ]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     ]
    A、

    B、

    C、

    D、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     ]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
    D.人民主权的观念
  • 早期启蒙思想家格劳秀斯(1583——1645)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创始人。他说:“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他强调:“自然法是如此的不可变易,就连上帝也不能加以变更。”下列有关近代自然法学说的说法不正确是:

    [     ]

    A.反对专制主义
    B.强调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C.倡导理性主义
    D.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①辛亥革命②文艺复兴③工业革命④中国当今的改革开放⑤光荣革命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 2012届人民版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
    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

    A.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
    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
    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
  • 下表为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据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均有所壮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     ]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 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今天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     ]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

    A.迁都洛阳
    B.实行保马法
    C.文成公主入藏
    D.平定三藩之乱
  •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 2012届人民版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教育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     ]

    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D.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     ]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样两个发现”是指:
    ①生物进化规律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③剩余价值规律④万有引力定律

    [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欧洲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不同的办法”是:

    [     ]

    A.创办《火星报》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o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解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在作者分析同盟国一战失败的原因中,不包括:

    [     ]

    A.协约国与美国贸易密切,可以得到巨额的贷款
    B.英国的海上封锁
    C.数年的大战使同盟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 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     ]

    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D.“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

    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

    ——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

    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

    ——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

    ——根据人教网材料整理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摘自马丹霞《浅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6、17世纪粵闽乡村社会形态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镇形成的共同点。概括导致英国城市化程度高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特征对各自的社会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2.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摘自《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六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大代人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
    请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