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11月份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     ]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
  •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 英国法律规定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其职权有:任免首相和大臣、高级法官,召开、终止议会会议,批准和公布法律等。但法律同时规定了“国王不能犯错误”的原则,使英王须根据他的大臣的建议执行职务。这些规定实际上

    [     ]

    A.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B.使国王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反映了英国法律的不完善
  • 19世纪时的英国首相威廉o格拉德斯对1787年美国宪法这样评价:“它是在给定的时间内用人的才智和决心所写成的非凡杰作。”对此评价理解准确的是1787年宪法

    [     ]

    A.广泛借鉴了人类民主政治史的优秀成果
    B.结合国情践行民主思想,解决了迫切问题
    C.集中精英才智,使资本主义法制趋于完善
    D.充分体现了美国公民追求民主的才智和决心
  • 历史纪年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农历以干支来纪年,一个周期为六十年
    B.乾隆四十年,指的是乾隆皇帝四十岁的那一年
    C.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零年
    D.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     ]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

    [     ]

    A、《论语》

    B、《尚书》

    C、《四书章句集注》

    D、《传习录》
  •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义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制乱;一则安,民则危。”由此可见作者主张

    [     ]

    A.思想自由
    B.思想统一
    C.兼听则明
    D.君主专制
◎ 2012届11月份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奥巴马2009年11月16日在中国北京访问,如果你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有机会与他见面,表达希望美国的外交政策能尊重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的观点,可以引用名言

    [     ]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温故而知新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下图为2009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展现了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江苏泰州安定书院、江西铅山鹅湖书院、海南儋洲东坡书院的风貌。其中鹅湖书院因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与心学创始人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而享有盛名。下列关于古代书院及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宋代最为兴盛
    B.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和论辩,提倡独立研讨,课程也较灵活,允许各有侧重,发挥专长,而且师生关系比较融洽
    C.“鹅湖之会”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氏兄弟主张“发明本心”
    D.程朱理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陆王心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梦寐,由此他主张

    [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

    A.西安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九一八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1955年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下列相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此后,美国很快就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毛泽东主席的话标志着中国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毛泽东主席见证了中美建交的过程
  • 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所著《罗斯福》中,把罗斯福对付国会的方法列举出来如下:“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选择有利时机。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用人必须审慎。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诉诸国民公断。”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时

    [     ]

    A.对三权分立制度进行了改革
    B.选举议院议长时进行干涉
    C.并未动摇美国宪政的基础
    D.国家权力重心在参众两院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这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政的特点是

    [     ]

    A.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B.宪法赋予联邦会议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2012届11月份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2010年,吉尔吉斯坦国内多次发生流血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朝韩在争议岛屿相互炮击。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     ]

    A.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B.冲突与动荡日益加剧
    C.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D.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 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内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

    [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 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又说:“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马克思的这两段评价

    [     ]

    A.互相矛盾
    B.自我否定、自我修正
    C.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样
    D.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
  • 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都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会场悬挂着马克思的画像,第5页共10页巨幅标语上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政治上与经济上剥夺资产阶级,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建立
    C.马克思在政治、思想上发挥了领导作用
    D.体现出马克思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年10月23日)]材料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结论得出的主要依据是

    [     ]

    A.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
    B.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
    C.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D.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
  •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一,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明朝中央官制发生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胡锦涛发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演说

    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