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卧龙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检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
  •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制机构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心学
  •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明夷待访录》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黄宗羲观点最准确的评价是

    [     ]

    A.主张建立伏尔泰式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B.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
    C.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D.系统提出了构建新社会的美妙蓝图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     ]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 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卧龙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检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 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其积极意义是

    [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级的利益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运动,两者相比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 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     ]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的时间最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
  •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中国古代科技做了很大的贡献,你知道他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     ]

    A.天文和数学
    B.数学和水利
    C.历法和建筑
    D.天文和历法
  • 下列几幅图片所显示的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时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 下图体现了浓郁的

    [     ]

    A.文人意趣
    B.民间风情
    C.质朴与浪漫
    D.王朝鼎盛气象

     

  •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     ]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 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卧龙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检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物理学理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物理年(下图是国际物理年标识)。这一物理学理论是

    [     ]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电磁感应理论
  • 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     ]

    A.达尔文
    B.拉马克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 “仅上过小学的他,1831年作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以图形的形式描绘出了电和磁的力场在空间如何散布——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这位科学家是指

    [     ]

    A.法拉第
    B.牛顿
    C.哥白尼
    D.爱因斯坦
  • 一部网络架空小说中曾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台灯……”由此可知

    [     ]

    A.小说作者出现了低级错误,他并不了解历史
    B.牛顿已经发明了电灯
    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 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①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②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
    ③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④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

    [     ]

    A.是否要采用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B.是否要维护清政府
    C.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是否要抵抗列强入侵
  •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 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这位学者的行为最可能受到的影响是

    [     ]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
    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
    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
    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
  •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任务
    C.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中国近代化的不断推进,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又形成了一次次思想解放潮流,也推动着中国社会不断走向进步。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新课题。
    材料一 邮票:《(孔子)周游列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周游列国宣扬的主要思想及结果。并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经过后天的教化“而后能为善”。……董仲舒又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从而逐步走上尊儒的道路。

    ——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第二册

    (2)董仲舒提出“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上述主张的最后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3)材料三和材料四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厩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材料五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六:《中国传统文化格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材料六中中国传统文化格言能够体现哪些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各自国家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三大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材料四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与欧洲对比,你认为中国社会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四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