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12月份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
  • 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的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后殿陈列的当年使用的传单和神牌上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显系效法梁山好汉。这表明:

    [     ]

    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
    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侵略斗争
    C.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
    D.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     ]

    A.火车时代,堪比道家所言“乘风而行”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D.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 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     ]

    A.古代希腊、罗马各个阶层都能参与政治
    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意图就是要建立社会的平等
    C.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D.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 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

    [     ]

    A.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
    B.参与制订了联邦宪法
    C.严辞拒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
    D.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 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洗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必须

    [     ]

    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法院负责
    D.对国会负责
  • 汉初“弛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     ]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 在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着“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形象地反映了

    [     ]

    A.人民大众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怀疑
    B.辫子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问题
    C.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
    D.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广泛而深入
  • 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     ]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     ]

    A.人们日益追求个性的解放
    B.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 2012届12月份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

    [     ]

    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
    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
    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
  • 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

    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C.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 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皆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实际上是在

    [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     ]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B.宣传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 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     ]

    A.主张“贤明”君主政治
    B.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定律是指

    [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2012届12月份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并用如下图表加以说明。下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

    [     ]

    A.①马丁路德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
    B.①清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专制
    C.①加尔文教②贵族社会③君主专制
    D.①清教②新贵族政治③君主专制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 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
    A、

    B、

    C、

    D、
  •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 对图文材料所蕴含信息理解准确的有
    ①为纪念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建立②为庆贺第三国际在法国的建立,
    ③诞生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④钢架镂空结构是工业时代特征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     ]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 “这个背靠太行山的美丽地方,是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曾率领中共中央移驻这里,在这里创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山村红都以其独特的贡献,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材料中的“红都”应该是

    [     ]

    A.延安
    B.遵义
    C.瑞金
    D.西柏坡
  • 人口文化是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对自身生产、抚育后代、婚嫁丧娶、道德教育以及人的族类、群落、生存状况、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赵岐《十三经注》
    材料二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人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观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 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五,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下列一系列材料讨论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现象。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注: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之士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丞相车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所谓盐铁议者,起始元中,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为此乃所以安边境,制四夷,国家大业,不可废也。
    ——《汉书·车千秋传》
    (2)盐铁会议上有哪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两种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4)据材料的观点,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一时期欧洲有明显的差异。请归纳中国与社会转型的欧洲在经济、思想与对外等方面的的不同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