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人教版辽宁省铁岭市铁岭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进步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     ]

    A、考古发掘
    B、实地调查
    C、道听途说
    D、文献查阅
  •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良西向侍。”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座位尊卑表述正确的是

    [     ]

    A.最尊者坐北向南,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西面东,最卑是坐东面西
    B.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东面西,最卑是坐南面北
    C.最尊者坐东面西,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北向南
    D.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 某建筑形态最为精确反映了宗法制控制下的家族结构特征。下列建筑(图1)布局和风格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

    A、

    B、

    C、

    D、
  •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o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 “(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奴隶戴上这种项圈,就脱不下来了;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如果引用此材料做论据,下面哪个主题文章最合适: 

    [     ]

    A、谈封建经济在古罗马的发展
    B、如何认识查士丁尼法典
    C、试论罗马法的实质
    D、为什么说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读图2《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隋炀帝在位时期,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下关于隋朝统治者开凿大运河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2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     ]

    A.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B.保障京畿物资供应
    C.发展南北商贸流通
    D.促进江南农业开发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④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 2012届新人教版辽宁省铁岭市铁岭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李贽在其《石潭即事》其四中写道:“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以下对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表达了诗人蔑俗的“异端”思想
    B.李贽的观点在当时不为世俗所容
    C.李贽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D.李贽的主张遭到道学家们的攻击
  • 下图是《清朝前期疆域图》,其中阴影部分的行政省份
    [     ]
    A.福建
    B.福建和台湾
    C.福建和琉球
    D.台湾
  •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

    A.中国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古代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谈到:“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 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
    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杨老师在课件里展示的下列宪法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     ]

    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     ]

    A.苏格拉底与雅典陪审团的成员
    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恩格斯的这句话最适合于对下列哪一项的评价

    [     ]

    A.法国的启蒙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 《更衣记》中写道: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据此,张爱玲主要强调

    [     ]

    A.近代的旗袍样式发生变革
    B.西学东渐的局面已经形成
    C.女权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D.近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
  •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它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兴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     ]

    A.法国——德国
    B.德国——日本
    C.日本——英国
    D.英国——美国
◎ 2012届新人教版辽宁省铁岭市铁岭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将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哪些场景
    ①1916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抑郁而终
    ②1918年,胡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
    ③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④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中共中央驻地由上海一瑞金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③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
    ④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乡村的转移
    [     ]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D.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的
  • 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

    A.B=F
    B.A=E
    C.D=H
    D.B=H
  • 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

    [     ]

    A.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B.发展卢森堡经济
    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
    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
  • 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不同年代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有关知识,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

    A.欧洲共同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两极格局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
  • 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因为
    [     ]
    A.艺术创作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
    B.艺术创作不允许主观虚构
    C.艺术创作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D.艺术创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中国农耕文明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唐宋以后,租佃契约关系不断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岳麓书社《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1993年)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变异”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