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11月份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一些分封的诸侯强大起来,不满自己的封号,改称为“王”。这一现象始见于

    [     ]

    A.春秋五霸
    B.战国七雄
    C.七国之乱
    D.藩镇割据
  •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泽本译自拉丁文泽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C.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

    [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人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 古代曾有儒学大师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论断,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这位大师最有可能生活在

    [     ]

    A.战国时期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一l3世纪之间保持着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发明并使用雕版印刷术②造纸术的发明③祖冲之推算圆周率④编著《本草纲目》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其中的文字应该是

    [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 2013届11月份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中,有一幅传世名画,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形式优美,宛如飞虹。这幅画反映了

    [     ]

    A.魏晋的文人个性
    B.唐朝的经济繁荣
    C.北宋的风土人情
    D.明清的商业兴盛
  •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     ]

    A.研制成了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利织布机
    D.改良了蒸汽机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其创作风格来看,该作品属于

    [     ]

    A.先秦时期的民歌
    B.战国时期的楚辞
    C.文采华丽的汉赋
    D.讲求规范的唐诗
  •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厌听吴骚,闻歌昆曲(宫廷垄断的剧种),辄哄然散去”。徽班进京之初,只应内廷供奉,和外界接触较少。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他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在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期。京剧的发展历程说明
    ①宫廷的支持是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②京剧的发展应该坚持走大众艺术的道路
    ③没有兼收并蓄,京剧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④京剧的繁荣经历了几代艺术家的努力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     ]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土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
    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 2013届11月份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     ]
    A.技术支持
    B.劳动力的支持
    C.市场支持
    D.资本支持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 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     ]

    A.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B.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D.工人的创造性遭到打击,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
  • 16世纪欧洲的宗教领域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马丁·路德提出了“信仰得救”。这反映了
    ①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②人文主义宗教观盛行
    ③宗教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
    ④宗教改革结束了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其积极意义在于否定了

    [     ]

    A.君权神授
    B.封建君主制度
    C.封建等级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 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的印象派绘画艺术曾影响欧洲画坛,后影响到20世纪亚洲的中、日等国。下列叙述最接近印象派艺术特色的是

    [     ]

    A.夸张抽象,着重于内心的主观感受
    B.描绘自然,捕捉光与色的变化
    C.赞美劳动,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关注体积,通过变形图案组合表现
  • 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

    [     ]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人间喜剧》
    D.《安娜·卡列尼娜》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日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     ]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伏尔泰等著名思想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2)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法国启蒙思想则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概括指出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国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去千年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渐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日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斟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分析其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