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下列能够正确反映此次战争前后“向西方学习”这一新思想的是

    [     ]

    A、开办近代工厂
    B、开矿山
    C、学习军事技术
    D、选派留学生
  •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

    [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西学东渐记》
  •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提出这一思想的应该是

    [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激进派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与上述材料的描述相符的是

    [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     ]

    A、振兴工商业
    B、兴办学校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推翻清朝统治
  •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立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 康有为维新变法理论呈现的特点是

    [     ]

    A、将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B、彻底地批判了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宣传维新思想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其中“两位先生”是指

    [     ]

    A、达尔文.赫胥黎
    B、鲁迅.胡适
    C、马克思.恩格斯
    D、民主、科学
  • 新文化运动时期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北京大学自由发展,体现了下列哪种思想

    [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民主和科学
    C、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D、兼容并包
  • 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 2013届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     ]

    A、民主革命
    B、五四运动
    C、社会主义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 欧洲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     ]

    A、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
  • 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

    A、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C、收回了帝国主义的各种特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

    A、毛泽东故居
    B、瑞金苏维埃旧址
    C、延安窑洞
    D、遵义会议会址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

    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方向问题
    B、如何解放和发展和产力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如何保持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     ]

    A、八七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七大、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党的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 2013届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 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在我国航天活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②“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
    ③航天飞机研制成功④“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技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摆在我国科技界面前的主要奋斗目标和科技工作者必须应有的态度是
    ①自强、自立、自信,迎头赶上
    ②虚心学习外国先进成果,发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科技
    ③加强技术交流,加速培养新的科技人才,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准备
    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完成这一“壮举”的主要举措是

    [     ]

    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
    B、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C、中国“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
    D、开展希望工程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

    [     ]

    A.制定了“星火计划”
    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
  • 社会主义时代文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让文艺他作呈现勃勃生机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

    A、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
    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
    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 我国制定的“211工程”计划,着手发展的是

    [     ]

    A、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个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常常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