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人教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梁启超在介绍某部作品时,说该作品的要点是“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这部作品是

    [     ]

    A.《变法通议》
    B.《劝学篇》
    C.《新学伪经考》
    D.《孔子改制考》
  • 以下有关“预备立宪”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宪政体制的转变
    B.实际上是“中体西用”政治上的体现
    C.缓和了社会矛盾和清政府统治的危机
    D.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的改革目标
  • 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③节省时间的考虑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孙中山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发展为“五权分立”的政治设想,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

    [     ]

    A.中枢机构分权制度
    B.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C.官吏考核和任免制度
    D.内外朝分立制约制度
  • 1915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高潮针对的是

    [     ]

    A.德国强占胶州湾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签订“二十一条”
    D.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     ]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 报刊往往能够反映政情舆论。近代以来,“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以上言论应该刊登于

    [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
  • 按下列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②“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③“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④“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

    [     ]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
    D.“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     ]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2012届新人教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读下图,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出发点和胜利完成的终点分别是


    中国工农红军路线图

    [     ]

    A.湘赣边和延安
    B.井冈山和陕北
    C.遵义和延安
    D.赣南和陕北
  •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

    [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
    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
  • 毛泽东1941年11月6日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发表讲话:“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讲话精神的是

    [     ]

    A.号召各民主党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依据“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C.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D.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反抗国民党
  •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     ]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结束国民政府的统治
    C.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D.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
  •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 根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
    ①最高权力机关②民主监督职能③参政议政职能④统一战线组织

    [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1952年,周恩来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周恩来在此阐释的外交政策是

    [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积累了重工业建设经验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959年建成的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成长的见证,它既是人民参政议政、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殿堂,又是一座历史丰碑。人民大会堂见证的历史有

    [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 中共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共十五大内容的是

    [     ]

    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     ]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 2012届新人教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读下图,依据李四光提出的科学理论,建成投产的重大项目是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延续和深化了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是

    [     ]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削弱贵族血缘门第关系
    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D.放逐危害城邦的公民
  • 执政官是雅典城邦的最高行政长官。到了伯利克里时期,“第四等级的公民也取得了担任这一职务的资格。执政官选举的程序是,先由各自治村社选出500人(一说100人)为执政官候选人,然后由公民大会在候选人中用抽签的办法选出九名执政官。”(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上述材料表明雅典城邦

    [     ]

    A.开始向代议制民主转变
    B.平民掌握城邦行政大权
    C.贵族的政治权利基本丧失
    D.主权属于城邦的全体公民
  •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     ]

    A.探究人的问题
    B.强调人的价值
    C.树立人的尊严
    D.注重人的道德
  • 以下对《十二铜表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导致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开始
    B.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C.标志着古罗马法律体系的完成
    D.适用于罗马境内的所有自由民
  •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取得的地理大发现的成果有
    ①发现绕过非洲南端的航路②到达美洲的沿海地区
    ③开通绕过美洲南端的航路④完成通往印度的航行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三角贸易”是15到19世纪西方殖民掠夺的一个重要方式。读下侧《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

    [     ]

    A.枪支和工艺品
    B.香料和布匹
    C.黑人奴隶
    D.黄金和白银
  • 美国学者M.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写道:“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并不是非基督教徒。的确,人文主义者经常用纯粹世俗的方式来处理道德问题……他们对基督教会经院哲学琐碎的考证辩析和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给予了有力的抨击。”据此,对人文主义者的正确理解是

    [     ]

    A.彻底摆脱与基督教会之间的联系
    B.注重从现世和世俗的立场思考问题
    C.对经院哲学批判局限于细枝末节
    D.要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新教会
  • 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这些作品

    [     ]

    A.表现了人间亲情和人性之美
    B.抨击了基督教会的黑暗腐败
    C.歌颂了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D.显示了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列强侵略,救亡图存,努力争取中华民族的复兴。
    随着国民革命时期反帝运动不断趋于高涨,列强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固守条约特权的立场。南京国民政府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积极开展改订新约的“修约外交”。1928年7月,中美两国代表经秘密谈判之后,宣布废除中美间的片面协定关税制度。其他国家也陆续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台湾。这是殖民时代强权政治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收回自己的固有领土,符合人类正义原则,也是有国际法依据的。1943年12月1日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上述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决定了战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的事实。

    ——摘编自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台湾是如何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决定台湾最终归还中国的各方面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法制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2)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共八大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董必武在大会发言中强调,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在列举我国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之后,提出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加速执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3)结合中共八大以来不同时期的史实,判断并说明中共八大的法制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主要是依赖全球海上交通。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本大计。这方面的经验在今天仍然适用。
    独立以后的荷兰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业和以造船业为代表的工业技术而称雄于17世纪的世界。法国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称:“1650年,世界的中心是小小的荷兰,确切地说是阿姆斯特丹。”17世纪被称为荷兰人的“黄金时代”,荷兰的发展“奇迹”,造就了“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的荷兰如何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荷兰人的“黄金时代”是如何结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下卷)
    (2)依据材料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学者从中国面临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出发,提出只有采取率先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因为内地无论从区位上、与海外的联系上还是从工业基础上、科学技术水平上、劳动者的素质上,都与沿海存在差距。能较快扩大开放,转换机制,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率先接收东亚地区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的,还是沿海地区。”
    ——夏禹龙《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3)依据材料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前期,为什么对外开放的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