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     ]

    A、“仁者爱人”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     ]

    A.孟轲《孟子》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对梁启超描述的这本书理解错误的是

    [     ]

    A.此书是指顾炎武的《日知录》
    B.其议论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权
    C.其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些相似
    D.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 (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     ]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 下列作品与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

    A.《人间喜剧》
    B.《安娜·卡列尼娜》
    C.《老人与海》
    D.《巴黎圣母院》
  •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 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下列各项中体现“道咸之学新”的是

    [     ]

    A.天朝上国思想的形成
    B.早期反封建思想产生
    C.师夷制夷思想的形成
    D.托古改制思想的传播
  •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2003年l2月,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魏源提出“帅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洪仁玕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
    C.康有为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D.孙中山仿效英国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 下图为2010年1月17日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图片。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

    A.1958年
    B.1964年
    C.1970年
    D.1973年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下列不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观点是
    [     ]
    A.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
    B.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的,而是自己的
    C.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     ]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 《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教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了作者

    [     ]

    A.认可教皇的搜刮财富
    B.认为天主教徒应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修建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 “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     ]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 (15世纪以来)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这句话最适宜深刻认识下列哪一历史现象

    [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智者运动
  • 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②三权分立说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     ]

    A.狄德罗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 写有《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书中提出人应尊重他人感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近代西方哲学家是

    [     ]

    A.伏尔泰
    B.卢梭
    C.康德
    D.孟德斯鸠
  •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信称义
  •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最早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 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

    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
  • 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是指达尔文

    [     ]

    A.进行了环球航行和考察
    B.开启了人类科学的新时代
    C.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D.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学说
  • 电视具有多种功能,其最重要的功能在下列哪一栏目中可以得到体现

    [     ]

    A.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赛事直播
    B.湖南台的《超级女生》
    C.中央台《非常6+1》
    D.电视剧《武林外传》
  •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爱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他

    [     ]

    A.与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 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小明已将戏剧《等待戈多》看了三次,仍是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

    [     ]

    A.小明的文化素质太低
    B.作品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令人颓废
    C.作品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时间空间跨度太大
    D.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所决定
  • 在流火的七月,上海世博园内各国展馆也从本国音乐中汲取智慧的音符,传递“音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某一国家展馆远看如同一把平躺着的吉他,一进展馆你便能听到悠扬的《蓝色多瑙河》。这一国家展馆是

    [     ]

    A.德国馆
    B.奥地利馆
    C.美国馆
    D.俄罗斯馆
  • 有一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应属于何种流派?

    [     ]

    A.写意画派
    B.印象画派
    C.现代画派
    D.风俗画派
  • 现代主义流派往往反理性、反传统,这种表现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的人们

    [     ]

    A.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社会心态
    B.要求解放人性、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群体心理
    C.消极、悲观、虚无、迷惘的群体情绪
    D.在物欲横流下被金钱异化的变态心理
  • 塞尚说:“把自然当作圆锥、圆筒和球体处理。”他的绘画风格属于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 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     ]

    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唐璜》、《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D.《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
  • 下列对梭伦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B.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C.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D.每个公民都可以管理国家事务
  •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     ]

    A.颁布《解负令》,保障下层平民掌握的土地
    B.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人身自由
    C.按照财产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D.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扩大平民权
  • 下列对于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的政治状况表述错误的是

    [     ]

    A.雅典形成贵族共和国
    B.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D.元老院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
  • 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它是在说明

    [     ]

    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
    B.《德拉古法典》的制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
    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
    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变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 西汉刘向《新序》中谈到“使卫鞅施宽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几霸者之佐哉。”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说明后人都看到了商鞅变法大获成功的一个原因,那就是

    [     ]

    A.讲诚信
    B.讲仁义
    C.讲宽厚
    D.讲恩德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     ]
    A.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C.都进行了制度改革
    D.都直接推动民族融合
  • 在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 北魏统治者为解决“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迁都洛阳
    B.实行三长制
    C.移风易俗
    D.实行均田制
  •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

    [     ]

    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
    D.倡导严刑峻法
  • 孝文帝颁布的均田令的内容不包括

    [     ]

    A.只有男子才能领种政府的土地
    B.农民死后要将露田归还政府
    C.地主原有的土地不作任何变动
    D.授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
  • 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     ]

    A.①对②错
    B.①错②对
    C.①②都对
    D.①②都错
  • 下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图片,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它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     ]

    A.教会内部分裂,天主教与新教斗争激烈
    B.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肯定《圣经》的权威
    D.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材料三 曾经有一个关于王阳明的传说,说是王到一座寺庙游玩,见一房门紧闭,好奇之下不顾知客僧苦劝,执意开门,结果大惊,原来房中有位圆寂的老和尚与王之面容极其相似,身后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身。”王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中华读书网”
    材料四 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宋明理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材料一、二、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范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日“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棱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  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