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第一部分试题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①都有唯物主义思想  ②都有反封建思想  ③都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都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   
    B.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天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意大利有杰出的文化遗产
  • 古聪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其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世界和人的发现”“社会和节庆”等。此书最可能是
    [     ]
    A.《地理大发现》
    B.《科学与启蒙运动》
    C.《论自由与代议政治》
    D.《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 人教版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第二部分试题
  •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意是  
     [     ]
    A.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基督教会神学的批判  
    C.莎士比亚对管理印度作出了巨大贡献   
    D.其作品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在英国影响重大
  •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他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下列关于他的主要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B.简化宗教仪式,僧侣也可以婚配还俗
    C.教皇和教会高于《圣经》
    D.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
  • 16世纪起源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下列关于这场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彻底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B.教皇从此以后不能解释《圣经》   
    C.建立起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   
    D.它只与教会有关,与文艺复兴无关
  • 图一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图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从图一到图二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列举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艺复兴雕塑圣索维诺的赤陶像《慈悲》,约作于1510年,被收入纽约莫瑞蒂美术公司的“灵与肉:意大利雕塑杰作”展(2010年10月20日——11月19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主要是为了   
    [     ]
    A.振兴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寻找更符合自己人生态度的文化   
    C.提高欣赏古典作品的能力   
    D.扩大意大利的影响
  •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 某中学开展了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小王准备参加这次活动,他给自己选了以下几本书进行研究。你认为他所选的哪本书存在问题   
    [     ]
    A.《圣经》  
    B.《神曲》  
    C.《哈姆雷特》  
    D.《歌集》
◎ 人教版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第三部分试题
  • 拉斐尔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与我国孟子“民本”思想的相似点   是   
    [     ]
    A.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作用   
    C.反对封建制度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 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话: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   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这段话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下图漫画的寓意为“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     ]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严重   
    D.表达了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 下列属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相同点的 有   
    ①都反对宗教信仰②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③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举二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