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历史模块过关检测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始终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
    B.其思想核心是仁,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C.从西汉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D.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仍有积极作用
  •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用抒情诗般的美丽语言讴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翁对人性的赞美说明他 
    [     ]
    A.赞扬了人的自然属性
    B.讴歌了人的理性世界
    C.肯定了人的尊贵
    D.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
  •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传到欧洲后,对欧洲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②促进了欧洲的宗教改革
    ③促进了欧洲人们思想的解放④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砦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 下图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     ]
    A、

    B、

    C、

    D、
◎ 人教版高二历史模块过关检测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下列有关达尔文及其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进化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B.达尔文宣布生物进化论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生活
    C.达尔文认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D.生物进化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862年,英国人坐火车出行
    C.1936年,美国人使用电话联系业务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新的社会力量的增长
    C.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
    D.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 刘少奇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沦与巾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下列思想内容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②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最高点
    ③中国共产党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④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比较下图中两部著名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
    A.二者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B.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C.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D.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 人教版高二历史模块过关检测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文学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 下列作品与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
    A.《人间喜剧》
    B.《安娜?卡列尼娜》
    C.《老人与海》
    D.《巴黎圣母院》
  • 下画作所代表的画派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于不同光的支配而产生不同色彩。”这一现象说明
    [     ]
    A.科学技术发腱推动绘画风格的变化
    B.中西方绘画风格互相借鉴和融合
    C.个人主观性情决定绘画形式的变化
    D.画家由注重意境转向注重写实
  • 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幢憬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充分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浪漫情怀。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
    A.《人间喜剧》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围着时钟摇吧》
  •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电视以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逐渐成为最为普遍的大众媒体。下图反映的电视的功能是
    [     ]
    A.传播资讯
    B.开展远程教育
    C.娱乐
    D.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
  • 德意志统一前,德国人曾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自己只有 “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②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二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一道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历 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 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 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袖尊敬爱戴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中,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展开设计,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其中“思想篇”包括第一至第四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篇”体现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图二 展子虔的《游春图》

    图三 郑板桥的《墨竹图》
    材料二

    图一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图二 拉斐尔的《圣母与圣子》
    材料三

    图一 米勒的《拾穗者》

    图二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局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作品?分别属于哪种绘画流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有何共同的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分别属于哪种绘画流派?这两种绘画流派各有什么艺术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