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七单元过关检测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一 浑仪

    图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

    图三 “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

    图四“神舟5号”发射升空
    [     ]
    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论是指
    [     ]
    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Ⅰ号”计算机成功研制
  •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5号”、2005年“神舟6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 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5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说明袁隆平
    ①发明了杂交水稻②成功利用杂交水稻优势培育出水稻新品种
    ③其杂交水稻技术在全球范围得到推广④是全球著名的科学家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有一历史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是这样形容他的:“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     ]
    A.农业
    B.工业
    C.航天
    D.信息
  • 新中国成立后,为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成就正确的有
    ①原子能技术②航天技术③电子计算机的应用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七单元过关检测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对“双百”方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B.毛泽东曾多次阐述这个方针,并强调必须实行这个方针
    C.毛泽东强调它是一个基本性的、暂时性的方针
    D.中宣部部长曾代表中央作关于“双百”方针的报告
  •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中共中央提出了 
    [     ]
    A.“双百”方针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959年文化部在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一齐展出,其中故事片就有17部。不到一个月,观众达1.2亿人次。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时,全国各地上演的只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八个“样板戏”。这充分说明
    [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该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 “文革”期间,我国的文艺事业惨遭摧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八亿人口八个戏”②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③无数文艺界知名人士遭到迫害④“文革”十年,文艺工作完全停滞
    [     ]
    A.①②③
    B.④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文革”后,文学艺术出现春天的表现不包括 
    [     ]
    A.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B.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C.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
  •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状况的说法,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
    A.你是“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学校里安静读书
    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号的高考
    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
  • 下图所反映的教育状况(图中成绩单内容:政治、劳动、技术成绩均为满分5分)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
    A.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C.彻底抛弃了封建儒家文化的糟粕
    D.使国家出现了“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的局面
◎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七单元过关检测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范大学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     ]
    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D.支持落后地区发展教育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 下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
    [     ]
    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
    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临之际,某市如果举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你认为下列历史场景可能入选的是
    ①农村基层民主选举②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③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④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  19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1)试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5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述一项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
    ——摘自《科学蒙难集》
    材料二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四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哪些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请总结二人的共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郭沫若与范文澜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但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些学者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但中央认为,这是学术问题,要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提出了控制人口的建议,但是,他的见解被错误地当成“新马尔萨斯”人口论,遭到批判。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戏剧被斥为宣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勒令停演,1965年以前拍摄的电影几乎都被认为有问题而停止上映。
    材料四《牧马人》、《老井》等优秀电影上映,影视艺术突飞猛进,传统剧目如《李慧娘》、《白蛇传》等重新登上戏剧舞台…… 
    请回答:
    (1)结合“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分析四段材料发生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