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三历史高考二模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城市国家最早产生的地区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下图(石斧)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
    A.原始农业              
    B.聚族而居
    C.贫富分化              
    D.文明起源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句话的核心观点是 
    [     ]
    A.依法治国         
    B.尊儒抑法        
    C.儒法并用       
    D.儒表法里
  • “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材料立场和视角的变化反映了作者  
    ①开始摆脱神学束缚②顺应宗教改革潮流  
    ③具有初步的启蒙思想意识④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思想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 伴随着国家疆域的渐次扩张,罗马法也经历了历史的演进。下图所示疆域的历史时期,罗马实施的法律是       
    [     ]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习惯法
  •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
    A.政治的四分五裂     
    B.出现了造纸业  
    C.实行了郡县制    
    D.监察体系的完备
  • “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它不仅造就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多元社会,而且创造了一种有着许多独创发现和成就卓越的遗产”。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是
    [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默罕默德     
    D.汉谟拉比
  • 强盛的王朝往往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唐朝时,增设的相应机构的管理范围大致在图中
    [     ]
    A.①        
    B.②     
    C.③      
    D.④ 
  • 雍正皇帝有诗曰:“巧制符天律,阴阳一弹包。弦轮旋密运,针表恰相交。晷刻毫无爽,晨昏定不淆。应时清响报,疑是有人敲。”据此,下列最适合作为诗题的是
    [     ]
    A.《咏利玛窦》                          
    B.《咏崇祯历书》
    C.《咏自鸣钟》                          
    D.《咏泰西水法》
  • 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  

    王安石画像
    [     ]
    A.均输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经济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下列反映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根源的观点是  
    [     ]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B.“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C.“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梁启超留下一幅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其中“南海”是指康有为,那么联中的“松坡”最有可能是    
    [     ]
    A.严复             
    B.康有为            
    C.蔡锷                
    D.袁世凯
◎ 2012年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三历史高考二模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里所说“共同奋斗”的主要成果是
    [     ]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开创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D.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 澳大利亚人维杜卡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但不包括       
    [     ]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C.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的照片          
    D.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 
  • 下图宣传画发表期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是   

    “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
    A.全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B.农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
  • 历史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象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他所指的是
    [     ]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第二次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 下图所列票证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左图票证的退出流通和右图票证的出现反映了                                                                      

    (1965年粮票)

    (1992年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     ]
    A.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B.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C.改革开放加快了社会民主政治进程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文中的……应指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 从以下《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②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③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④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有学者说:“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立了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材料反映出美国制定新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            
    B.实现普通公民的平等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
  •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     
    [     ]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 “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材料中“输送出去”的渠道指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民族国家的兴起 
    C.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                    
    D.欧洲各国经济的交往
  • 下图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这一指数最有可能是
    [     ]
    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                 
    B.银行存款质量指数
    C.居民贫富差距指数                 
    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
  • 《全球通史》中有评论:“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这里的“世界格局”指的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 2012年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三历史高考二模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    
    [     ]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 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表中 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
    A.美国、英国、德国                          
    B.德国、美国、英国    
    C.英国、德国、美国                          
    D.英国、美国、德国
  • 《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     ]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 ,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明 
    [     ]
    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
    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
    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 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中国早在10世纪(即所谓“唐宋之变”)就已经进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近世的文明,比西洋要早3个世纪。以下经济方面的变化最能支撑宫崎观点的是
    [     ]
    A.劳役和实物赋税      货币赋税
    B.实物农业经济       商品货币经济
    C.内陆经济        海洋经济
    D.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这组数据反映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
    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B.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迅速成就巨大  
    C.农业得以发展但其在济权重大幅下降  
    D.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推进顺利
  •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这句话说明国际关系中  
    A.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B.共同利益者或成朋友,利益冲突者或为敌人  
    C.“朋友”和“敌人”会因利益的变化而转化  
    D.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 上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名为《恭祝民國萬萬歲》的漫画,该漫画的历史价值在于  
    [     ]
    A.体现了部分大众对民国政治的殷切期望   
    B.表达了漫画作者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C.证实了民国初年专制残余影响根深蒂固   
    D.反映舆论对民国初年政策措施颇有微词
  • 上一个“中国世纪”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斯彭斯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某一个朝代(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 “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问题:
    (1)请以史实论证美国教授的这一说法,并完成下列表格。 
    (2)11世纪的中国也饱受后世学者诟病,你认为后世学者会提出哪些不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世纪城市
    材料:“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房龙《人类的故事》
    问题:
    (1)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转移的是什么“权力”?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世纪“城市不断成长壮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工业革命   
    材料一: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钱穆《英国通史》
    材料二:王斯德《世界通史》“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
    材料三: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 年为1/4,1861 年为1/3,1871 年达到了3/5。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问题:
    (1)简述材料一、二、三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英国经济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英国制度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君主与民主
    材料一:詹姆士一世声称: “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材料二:霍布斯认为,国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为了摆脱“人人对人人的战争状态 ,”……人们通过缔结契约建立具有绝对权威的国家来统辖一切。
    材料三: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材料四: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问题:
    (1)指出前两则材料观点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和材料四,关于恩格斯和卢梭对王权的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历史角度分析恩格斯所说“王权是进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革命之大义
    材料:自格致学日明,而天予神授为皇帝之邪说可灭。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自人智日聪明,而人人皆得有天赋之权利可享。今日,今日,我皇汉人民,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盖欲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左:    
    一、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我同胞皆须自认自己的汉种,中国人之中国。    
    一、不许异种人沾染我中国丝毫权利。    …… 
    一、先推倒满洲人所立之北京野蛮政府。    
    一、驱逐住居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    
    一、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    
    一、对敌干预我中国革命独立之外国及本国人。    
    一、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    ……    
    一、全国无论男女,皆为国民。    
    一、全国男子,有军国民之义务。    
    一、人人有承担国税之义务。    
    一、全国当致忠于此所新建国家之义务。    
    一、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    
    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一、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   
    一、定名中华共和国(清为一朝名号,支那为外人呼我之词)。    
    一、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一、自由独立国中,所有宣战、议和、订盟、通商,及独立国一切应为之事,俱有十分权利与各大国平等。    
    一、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参照中国性质立定。    
    一、自治之法律,悉照美国自治法律。    
    一、凡关全体个人之事,及交涉之事,及设官分职,国家上之事,悉准美国办理。皇天后土,实共鉴之。                              
    ——摘自邹容《革命军》第六章《革命独立之大义》
    (1)你是否同意邹容所言“自格致学日明,而天予神授为皇帝之邪说可灭。”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容提出“驱逐住居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中国历史的现实演变与该构想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看待邹容对中华共和国的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