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Ⅴ 名师预测01的第一部分试题
  • 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自太古以至今日,无论何时何代,举不能以一语概括其时全国文化之程度。此实治中国历史者所当知之第一义也。”在这里,“封建之制”指的是
    [     ]
    A.分邦建国          
    B.封建制度          
    C.社会形态          
    D.封建社会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 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歌德(1749—1832)曾经若有所思地对美国称道:“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歌德对于美国的羡慕,包括
    ①建立民主共和的政体   ②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③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④拥有横跨北美大陆的广袤领土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清同治三年(1864年),有四位法国人在巴黎一咖啡厅里聚会聊天。甲说:“我参加过滑铁卢战役。”乙说:“我给路易?波拿巴上台投了一票。”丙说:“我参加过第三共和国成立庆典活动。”丁说: “我进过中国皇宫。”他们当中谁的话不可能符合史实
    [     ]
    A.甲             
    B.乙              
    C.丙              
    D.丁
  • 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沧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  
    [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 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 共同本质思想是
    [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 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这本书应该是
    [     ]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社会契约论》                        
    D.《论法的精神》
  • 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一国两制”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Ⅴ 名师预测01的第二部分试题
  •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日本为独霸世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美国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而迅速衰落
    C.中国在新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D.俄罗斯凭借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频繁施威
  •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 2010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一带发生7.0级地震(见图),引起世界广泛关注。500多年前,这里开始被称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即“西班牙的岛”。与此命名由来的表述解释正确的是 
    [     ]
    A.纪念西班牙籍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  
    B.当地人使用的语言属于西班牙语系
    C.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出航至此   
    D.纪念西班牙占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 “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D.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 某人认为晚清以来,中国之所以贫弱在于生产力水平太低,救国之道惟在振兴实业,遂积极筹措资金,以待时机来到。后来,他发现外商投资减少,判断情况有利,立即开办纺织、面粉等工厂,果然业务兴隆,获利甚丰。请问此有利时机与下列何事有关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  64%”。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     ]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
    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 ”
    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
  •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     ]
    A.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C.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D.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Ⅴ 名师预测01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09年7月欧盟贸易官员批准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     ]
    A、世界银行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 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B.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 有一家父母得知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的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得到严厉的惩罚,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
  • 中国近代有本书出版后屡遭毁禁,1917年再版时作者题记:“光绪辛卯(1891 年)初刊于广州,各省五缩印,甲午奉旨毁版,戊戌庚子二奉伪旨毁版,丁巳冬重刊于京城,戊午秋七月成,更生记。”据此判断这本书是
    [     ]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革命军》      
    D.《新青年》
  • 《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以下绘画符合该思想的是
    [     ]
    A.《枪杀》     

    B.《塞莱斯蒂纳》 

    C.《睡莲》      

    D.《晚祷》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共和制),就是以群众即大多数人为统治者而照顾公共利益。它包含较多要素的比较完善的“混合制”,一是不同社会集团的力量及其正义原则的混合,通过这种混合使得城邦各阶级的要求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满足;二是不同权力机构间政治原则的混合,不同机构行使权力中采取不同的政治原则。中产阶级成为多数并掌权,政体才能真正混合其余因素,并避免贫民对富人的瓜分,富人对贫民的压榨。共和制重视平等和自由的原 则,要规定人民轮流执政、不能有终身制、官吏的任期要短等,根据理性行事,按法办事,是好的政体。可惜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政体,只有共和制的变态,即民主制。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 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民主制有何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突出特点。美国找到了怎样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 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外政治制度不同的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最高权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合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材料二:光绪三十四年八月(1908年),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它强调君上大权,首先肯定了君主的神圣不可侵犯,进而规定了君权的至高无上——从内政到外交,从军事、政治、经济到司法、立法等,皇帝有颁行法律、召集解散议院、统帅军队、总揽司法等大权;对“臣民”则规定必须负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等义务,给予一些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方可享受。章太炎说这个《钦定宪法大纲》大部分抄袭于日本,其目的一不为民,二不为国,只是尊崇皇室而已,不过是清王朝垂死挣扎的表现。   
    ——依据《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整理
    材料三:民国19年(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民法》,对婚约、结婚、离婚等作了规定。婚约应由男女当事人自行订定,男未满17岁,女未满15岁者不得订立婚约。结婚应有公开仪式及二人以上之证人,男未满18岁,女未满16岁者不得结婚,有配偶者不得重婚。夫妻两愿离婚者,得自行离婚,以书面为之,并应有二人以上证人签名,夫妻一方提出离婚,得向法院请求离婚。 
    材料四: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五:2007年的重庆,在《物权法》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史上最牛钉子户”杨武高举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孤岛般的自家小楼顶挥舞,向外界展示保卫私产的决心,许多人都被震撼了。之后,各地都有类似的“钉子户”出现在媒体的视线中。拆迁人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强拆依据,被拆迁户则拿着《物权法》为依据争辩论理。学者、专家们普遍认为,2001年11月1日开始施行并沿用至今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的“拆迁”条款与《宪法》和《物权法》的精神和原则有冲突之处。
    ——整理自网络资料   
    请回答:
    (1)恩格斯曾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依据材料一论证恩格斯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章太炎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婚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宪法修正案”的颁布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上述材料你有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厝。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奎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厦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太银行 家、工业家和经济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秫》l982年第l期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他在就职演说中说:“就目前的(经济)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班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里根政府认为,要使美国经济摆脱“滞胀”,提高竞争力,就曲须将政策的着力点由需枣转向供给。为此,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供给的政策。其中,减税是核心。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边际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新技术授资减免税。到里根第一任期结束时。联邦规章制度减少了33%以上。随后里根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自由化措施。倒如,实行舟营企业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 
    ——摘自百度文库?里根
    (3)依据材料三分析,里根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有哪些特点,这些措施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与“知识经济”密不可分,“新经济”实际上就是指一种斯的经济彤态,即知识经济。有人曾举例说,知识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垒球定位系统的拖拉机;知识经济是衣阿华州的 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知识经济是住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
    ——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出现的背景及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 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建国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其中: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 ”,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考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