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人教版江苏省无锡市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六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公共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和氏是含义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与“氏”的产生最为相关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约为2、3万件,其中很多是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这一时段入藏的。对这一现象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
    A、政局动荡和日本侵华是造成中国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   
    B、英国政府对世界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
    C、英法联军利用侵略对中国文物大肆抢夺       
    D、文物成为中英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 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汽派是参政党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 某班学生在阅读报纸时看到这样一段资料:“当地的一名进士,姓万。万进士和河对岸的张进士结尾亲家,为方便两家时常往来,两位进士一拍即合,准备建造一座高水准石拱桥。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也就是公元222年,该桥动工修建。”同学们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甲认为这不能说明当时有进士科考试   
    B.乙认为这段资料只是传说,不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C.丙认为报纸刊登的内容是确凿史料     
    D.丁认为这段资料尚需考证才知其真伪
  • 俄罗斯历史学家阿纳托利*科什金认为:“伦贝尔图夫(波兰)战俘营奇袭事件使斯大林产生了浓重的“美英阴谋论”倾向,他相信西方国家已经不需要苏联的合作而新上台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彻底推翻了前任罗斯福的对苏友好路线,东西方之间的不信任和相互猜忌越积越深,最终在1948年西柏林危机中爆发出来,将整个世界卷入冷战漩涡中。“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
    A、“冷战”的缘起与波兰有关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C、当时苏美两国领袖出现信任危机     
    D、西柏林危机将整个世界卷入“冷战
  • 下列图片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①中山装

    ②握手礼

    ③剪辫子

     ④废止缠足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012届新人教版江苏省无锡市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六的第二部分试题
  • 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图一 继昌隆缫丝厂

    图二 汉阳铁厂
    [     ]
    A.是否采用机器生产
    B.其产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场
    C.是否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D.资金是否充足
  • 《中国新工业发展史大纲》中说:“国人居此恶劣环境之下……停厂者有之,杀生破家者有之,遂酿成民国十年之经济恐慌。”导致这一“经济恐慌”的主要原因是
    [     ]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国内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C.抗战时期日军的破坏
    D.国民政府的恶劣政策
  •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     ]
    A.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C.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D.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 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曾说:“如果我想给欧洲打电话,该打给谁呢?”2009年11月19日,欧盟首位“总统”和“外长”的诞生,破解了基辛格的“世界性”难题。这意味着
    [     ]
    A.欧盟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
    B.欧盟能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
    C.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D.欧盟实现了一个声音说话,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欧盟国”
  • 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之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发表这篇文章时,“我们的敌人”应该是
    [     ]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        
    B.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   
    C.日本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 2012届新人教版江苏省无锡市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六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做一期介绍洋务派思想的板报,请你帮助他们从选项中找出属于洋务派的言论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②“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③“要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④“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 对“情”“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

    A.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  
    C.出现发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D.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传入

  • 某校举办文化艺术鉴赏活动,内容有讲座“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音乐会“舒伯特之夜”等。这次活动内容所涉及的主要艺术风格应该是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后现代主义 
  • 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9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饿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可以从自然环境、经济、科技等方面思考)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外称呼变化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斯大林模式、改革开放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按照同等的标准,这个社会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但远不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30年代的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进而实现工业化,这是历史决定的必然选择,非如此,无法面临残酷的二战,无法使新生的苏联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                            
    ——摘自2008年《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所说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那个时代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确切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可以形容为“江山依旧,旧貌犹存”。沈浩(小岗村前任书记)认为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小岗的土地分散,形不成规模,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解决发展问题。中国现在发展得比较好的明星村都是靠集体经济壮大的。      
    ——摘自《中国农民调查》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18位农民签订秘密协议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的文字材料和时代发展背景分析今天小岗村“江山依旧,旧貌犹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89年,西方经济学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开出经济发展的药方,称为“华盛顿共识”(所谓“共识”是指所有国家都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私有化;采取激进的方式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取消民族国家,全面融入全球化。                               
    ——张才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华盛顿共识”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        
    ——20012月18日年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结合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西方人文主义起源于发展和中国主流思想演变
    材料一   “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来使大地丰产,①……/接着,他们又祈祷反复无常的天神,②……/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微笑,注视着好景不长的哲人与圣贤,③……/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④/从此,在混沌一团中,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                                                     
     ——摘自丹皮尔《科学史》卷首
    材料二   古希腊人把物质存在与人类思维分为两个运作体系,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人类对于自然也是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存在各自的运动规律……这促使人们去探索自然,把握自然,征服自然,出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竞争的态势……“自己”“个体”“自我”“自主”“主体”这种观念已很流行。
    材料三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律;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                         
    ——摘自《黄帝内经·灵枢》
    天地阴阳木水土金火,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摘自《春秋繁露。阴阳义》 
    (1)材料一中的③和④分别对应西方文化发展的哪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之处古希腊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认识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天人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认识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历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中西不同文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 
    请回答:
    (1)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论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跟变法中哪些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戎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务农》
    材料二(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教诫太子诸王》
    材料三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论政体》
    材料四 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常守富贵。”                  
    ——《贞观政要 论贪鄙》
    材料五“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李贽《史纲评要》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政策或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五阐述了什么看法?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