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历史联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最能解释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易经》曰:“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以下与此学风转型相对应的一项是 
    [     ]
    A.经世致用—训诂学——中体西用    
    B.程朱理学—考据学——洋务运动
    C.陆王心学—基督学——戊戌变法    
    D.乾嘉学派—金石学——清末新政
  •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萘)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以救国教民为己任
  • 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的真正目的在于
    [     ]
    A.反对盲从外国文化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历史联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英国1796年时, 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此材料反映了 
    [     ]
    A.英国民主代议制是少数人的民主       
    B.英国的议会席位主要由贵族把控
    C.英国资产革命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光荣革命是新旧势力妥协的结果
  • 凯恩斯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关于此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政策是社会充分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B.经济的恢复是实现杜绝失业的前提
    C.投资多少决定经济生活水平的高低  
    D.主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阅读右边漫画,(“二战”后初期,苏联“运动员”斯大林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球框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为了恢复苏联经济,斯大林积极争取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漫画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历史事实
    B.苏联在利用马歇尔计划恢复经济后,和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漫画部分反映了历史事实
    C.苏联致力于控制东欧国家,恢复经济不是其工作重点,漫画完全没有反映历史事实          D.苏联积极恢复经济,但拒绝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漫画歪曲了历史事实
  • “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艺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电影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
    B.电影具有浓厚的商业性质
    C.电影具有强大冲击力和感染力
    D.电影受社会风气和大众时尚的影响
  • 恩格斯在评价一本书时说:“至今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本书是   
    [     ]
    A.《天体运行论》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物种起源》  
    D.《共产党宣言》
  • 《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写到“我们知道,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物质、能量及信息三者缺一不可。”对于材料中提到的物质、能量及信息,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不是同步的
    B.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是伴随着对物质和能量的认识与利用而开始的
    C.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都是伴随着科学理论的突破而进行的
    D.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导致建立在理论水平上的信息技术出现的稍晚一些
◎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历史联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时期,发明了一项独特的制度,就是通过全国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职人员。公元前128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政府部门培养的。……原则上,所有的人都可参加考试,可实际上,由于投考者需经过长期的学习,只有那些富家子弟才具备资格。不过另一方面,村庄、氏族或行会的捐赠也常常使穷人的孩子得到求学的机会。由于考试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所以帝国实际上是由儒家学者根据儒家原则进行治理。每个官吏都被分派到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去做官,以保证他不能利用自己的职位在当地发展家族势力。结果形成一个行政制度,其效率和反应灵敏的程度远远超过现代以前的任何别的行政制度。实际上,文职人员的选拔视功绩而定。是中国帝国制度从秦始皇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后,中国随西方的入侵而败落的一个原因。                                            
    ——摘自斯塔夫里阿罗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时(汉代)博士之争古文者, 其实是争利禄, 争立官学与置博士弟子, 非真正学术之争——机捩皆在政治之权势, 在上者之意旨, 不脱秦人政学合一之趋向, 非学术思想本身之进步。                                                     
    ——摘自钱穆《国学概论》第四章
    材料三   在古代希腊, 由于学术一开始就与政治保持了相当的距离, 因而取得了相对的独立价值。德谟克拉特有句名言:“我宁愿找到一个因果说明, 而不愿获得波斯王位。”亚里士多德曾向埃及国王断言:“没有通向数学的王家大道”, 这里显示的学术独立价值与学者的独立人格, 正是古代中国士人所缺乏的。希腊哲人不仅极力追求真理, 而且在学术探讨中贯穿了理性的方法: 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对话法与辩证法正是这种反抗迷信和权威的独立思考方法。这种理性精神与民主思想的结合, 不仅为希腊的民主制度提供了哲学依据, 而且也由此走出了一条探索真理的光明大道。这一优良传统给予了后来的启蒙运动哲人以巨大启示: 贝克莱、休谟、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正是以希腊哲学家的民主理论为依据, 摆脱了教会神学的束缚。                          
    ——秦彦士《汉代太学的考证与批判》(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帝国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二、三学术教育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汉代和古希腊学术教育呈现差异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此前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是由转为大租佃主的各庄园主在各个村子进行的,18世纪的圈地就带有集团性的有计划实施的性质。1688 年政变后……代表新贵族利益的议会积极支持扩大本阶级的地产……通过立法形式采取的合法行动(进行圈地运动)。圈地从道德评判层面上讲,给小农带来深重灾难,使大批农民无家可归……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在18世纪之前和18世纪之后英国圈地运动的方式并评析圈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政治家,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材料一  子产在担任郑国相的时候,把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公诸于世,让国人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孔子知道后,仰天长叹说:“晋国就要灭亡了!他们不守唐叔和晋文公的旧法,造作刑鼎。老百姓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人面孔了,贵人还能做什么!贵贱没有次序,怎么立国啊!”  
    ——据《左传》编译
    材料二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日:“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买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子产提出了什么改革措施?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子产提出了什么改革措施?理由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孔子对子产改革的这项措施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看待孔子反对子产的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粱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思想主张相似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材料二 在2002年新年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刻,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新年贺词《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指出:“进入新的一年,促和平,求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是世界发展的前提。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人民需要和平。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进步的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内不要重演同样的事情:当时我不得不用武力来制服欧洲,今天得用使它信服的方法。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摘自[法]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材料二 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请回答:
    (1)概述拿破仑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