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汉穆拉比法典》得以流传于今世,主要得益于
    [     ]
    A.两河流域的区位优势
    B.楔形文字的保存解读
    C.汉穆拉比的文治武功
    D.古罗马人的继承传播
  • 下图所示古文明的共同点是
    [     ]
    A.均发源于大河流域
    B.都曾有一神的信仰
    C.曾经使用楔形文字
    D.因外族入侵而中断
  • 古代,某地区流行人死后不仅要保存好遗体,还要在棺盖上刻上死者的肖像,并建筑大型的陵墓。据此推测影响这一葬俗的主要观念是
    [     ]
    A.君主专制
    B.来世信仰
    C.死者为尊
    D.天人感应
  • 下图描绘的是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发生的一次政治集会。若为讲演者配上演说词,较为恰当的是 
    [     ]
    A.我们要为民主政治而战
    B.任何人都可以担任国家公职
    C.基督降临人间就是为拯救人类
    D.“奥古斯都”就是我们的救世主
  • 小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座史前城址复原图:有城垣、宫殿等大型夯土建筑,不同大小的墓葬,大型窖穴,以及土鼓、石磬等礼乐重器。据此可推测当时
    [     ]
    A.处于石器时代早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B.进入农耕社会初期,同耕共居集体生活
    C.属新石器时代后期,已经具备国家雏形
    D.从“公天下”转为“家天下”,世袭代替禅让
  • 恩格斯在评述中世纪大学时曾经说到:“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多了。”当时,“一般教育”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     ]
    A.摆脱教会控制
    B.师生自由探索
    C.商品经济发展
    D.市民阶层产生
  • 西洋论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
    [     ]
    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
    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
    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
    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
  • 下图是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从史料价值看,该文物
    [     ]
    A.是研究黄帝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B.可以证实汉朝人信奉黄老之学
    C.可作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史料
    D.与《史记》相印证,证实上古史
  • 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共同点是
    [     ]
    A.结束分裂局面,创建统一帝国
    B.对内控制思想,对外抗击匈奴
    C.取缔诸侯王国,加强中央集权
    D.依赖丞相决策,强化君主专制
  • 2012年国家邮政局计划发行一套《丝绸之路》邮票,如果要举行原地邮票首发式,可选择在 
    [     ]
    A.广州
    B.宁波
    C.西安
    D.北京
  • 观察下面的连环漫画,它所反映的政治现象发生在
    [     ]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 孝文帝曾颁旨规定:“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具从正音”。旨中的“正音”是指 
    [     ]
    A.平城鲜卑语
    B.中原汉语
    C.洛阳鲜卑语
    D.北方胡语
  • 胡老师以情景剧的方式描述了某项制度下的现象:披甲执剑的骑士,深沟高垒的城墙,饮酒高歌的贵族,坐拥地租的领主。该制度是
    [     ]
    A.雅典城邦政治
    B.西周封邦建国
    C.西欧封建制度
    D.近代君主专制
◎ 201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所学知识,表格①②处应分别填上
    [     ]
    A.统一文字/唐宋
    B.统一度量衡/北宋
    C.建立郡县/南宋
    D.百家争鸣/宋明
  •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掀起变法与革新运动。就结果看,达到改革者预期目标的是
    [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洋务运动
    D.清末新政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
    [     ]
    A.分封制度的崩溃
    B.推举制度的成效
    C.社会阶层的变动
    D.科举制度的影响
  • 基督教创立之初就对广大下层民众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其主要原因是
    [     ]
    A.该教获得罗马统治者的认可和推崇
    B.耶稣以伟大信念和行动感动了广大民众
    C.该教主张正义、平等、博爱、互助
    D.罗马法维护富裕者利益,奴隶处境恶化
  • 霍布斯认为“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一个最坏的政府也胜过没有政府。”在霍布斯看来,这种“人格”的形成,可以通过
    [     ]
    A.自然获得
    B.订立契约
    C.军事压服
    D.权谋欺诈
  • 据学者研究,罗马帝国政府除元老院外,其行政官员不过40人,但却能维系一个环地中海大帝国的统治达数百年。创造这一历史奇迹的关键是罗马帝国
    [     ]
    A.地理位置较优越,商贸发达
    B.崇尚法治并有完备的法律
    C.推行义务兵役制,全民皆兵
    D.发挥了基督教的统治作用
  • 据史载:中世纪后期西欧某些城市的市民取得特许状而得以选举市长,设置市议会及成立法庭,实行自治。市民的特许状主要来自
    [     ]
    A.法兰克国王
    B.封建领主
    C.等级代表会议
    D.基督教会
  • 小吴同学研究刘知幾和章学诚,准备撰写一篇报告。其选题较为恰当的是
    [     ]
    A.著名的传记史家
    B.杰出的史学理论家
    C.卓越的通史专家
    D.“两司马”的传人
  • 下图是小李筹备历史课本剧的企划书,由内容推断,最可能出现的情境是
    [     ]
    A.自本朝开始,议政于政事堂
    B.崇祯帝已死,即日改国号“大清”
    C.凡“悖逆”和“违碍”书籍,应烧毁
    D.今后阁臣有涉外事宜可与总署协商办理
  • 观察下表,导致该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B.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C.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D.维新变法引进外国资本
  •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学说上有师承关系,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认识世界本源
    B.思考上帝存在
    C.探讨法律人生
    D.追溯历史记忆
  • 近来,有人质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认为“发现”一词对某些人而言并不公平,因为它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某些人”是
    [     ]
    A.美洲土著
    B.日耳曼人
    C.奥斯曼人
    D.非洲黑人
  • 今天的民众获得自由表达意见、畅所欲言、不受严密的控制的观念与权力,主要得益于
    [     ]
    A.罗马法系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 201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15世纪后半期,阻碍传统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迫使欧洲航海家探寻通往东方新航路的是
    [     ]
    A.东罗马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蒙古帝国
    D.俄罗斯帝国
  • 文化的内涵大致可以分为器物、制度和理念三个层次。下列有关文化传播的叙述,最接近“理念”层次的是
    [     ]
    A.汉代通过丝路贸易将中国的丝绸西传
    B.日本派人学习唐朝文字、儒学与佛经
    C.蒙古西征将中国火药传入西亚与欧洲
    D.美洲的番薯、玉米等在明代传入中国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说:“而吾党之三民主义,只达其一,其余两主义,未能施行。”当时他认为未施行的应该是 
    [     ]
    A.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
    C.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
  • 下表是小张准备研究的一个历史专题,与该表内容相关的专题是
    [     ]
    A.工业革命拓展
    B.列强瓜分亚洲
    C.遏制社会主义思潮蔓延
    D.化解基督教与佛教矛盾
  • 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据此可以推断出
    [     ]
    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
    B.雅利安人已经分化出现等级
    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
    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
  • 在已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相当多的是酒器。由此可以
    [     ]
    A.推断商代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B.印证文献记载商人饮酒之风盛行
    C.佐证商朝是亡于贵族酗酒而致政治腐败
    D.证实《史记?殷本纪》“(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可信
  • 推动由“赞颂人类等于赞颂上帝”到“把人类当做一个创造者来赞颂”观念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传承和发展
    C.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化的了解研究
    D.工业革命与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
  • 1789—1815年法国大革命以波旁王朝复辟而终结,导致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
    A.封建势力全力反扑
    B.长期的战乱导致国内人民反对
    C.推行《法国民法典》导致民族国家反抗
    D.拿破仑的内政外交促使各种反对势力联合
  • 据统计:17世纪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估计约有500万;18世纪时,超过一个亿。导致此现象的因素是
    [     ]
    A.拿破仑战争光大了启蒙思想
    B.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对外扩张
    C.新航路开辟扩大了英国市场
    D.英国一直走在现代化的前列
  •  王权变迁
    在中世纪西欧,中央(国王)与地方(领主、贵族、市民)势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欧洲的王权也呈现出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
    问题:
    (1) 按示例填写表格。
    (2)简要评述13世纪和15世纪下半叶西欧的王权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瓶颈定律
    历史上的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秦、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短命王朝,它们各自终结了一段长期的纷乱局面,统一中国,并开启了继之而起的汉、唐盛世,但是它们却都无法通过瓶颈危机的考验,黯然消失于历史舞台。                                                               
    ——柏杨《秦隋论》
    问题:
    (1)秦、隋“各自终结了一段长期的纷乱局面”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概说秦朝“无法通过瓶颈危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是秦隋开启了汉、唐盛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商旅指南
    1340年,佛罗伦萨人裴戈罗蒂依据当时商人所了解到的亚洲情况撰写成一本书,为那些想到中国的商人提供参考。从塔纳(Tana)到中国,你旅行的道路是很安全的,据走过这条路的商人说,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安全的。……中国有很多的城市和市镇。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它的都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商人,有大量的贸易……无论商人们携带多少银子远去中国,中国的君主都会从他们手中拿过来纳入国库。对带来白银的商人,他们用纸币与其兑换。……用这种钱,你可以购买丝绸和其它你想买的商品。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一定会接受它。
    ——《新全球通史》547页
    问题:
    (1)1340年的中国处于哪个王朝统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时商人到中国经商有何利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00多年后,商人若依据本书再到中国去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变与不变
    有学者认为“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是十年一变。” 
    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未变”的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发生了哪些“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看待这些“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表是1780——1851年,英国某项物品的进口数量统计曲线。
    问题:
    (1)这项物品最可能是
    [     ]
    A.茶叶
    B.钢铁
    C.棉花
    D.羊毛
    E.机械
    (2)结合所学,此表可以透视出英国和世界正发生着怎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於涂,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陈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大、盛之意)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问题
    (1)“民军起义”发生于何时何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懿旨公开发布于何时?文中“皇帝”和“北方诸将”分别是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该懿旨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