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2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     ]
    A.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矛盾
    B.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C.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
    D.帝国主义封锁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破坏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 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下列四幅图表中,最准确地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     ]
    A、

    B、

    C、

    D、
  • “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现”、“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数数千年”。对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这些中国歌谣的正确理解是
    [     ]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B.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
    C.提高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国内政治动乱②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④长期受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封锁压制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2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第二部分试题
  •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 粉碎“四人帮”后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成果不包括
    [     ]
    A.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C.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春联: ]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干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C.农业互助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D.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     ]
    A.引进外资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置经济特区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2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第三部分试题
  • 我国改革开放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读《中国对外开放形势示意图》,既位于广东省,又属于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 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千斤)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一一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材料二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 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材料四 武汉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1998年武汉全市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20倍,平均每年增长26.8%,到2005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63亿吨,累计实现利税74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525.18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8.18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采取怎样工业化途径?为此在武汉地区建设了一个什么大型重工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武汉成为重工业基地的原因,并结合武汉地区工业化进程,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材料二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发展工业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