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12讲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第一部分试题
  • 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近代史上一重大事件而设的,下面漫画中的巨龙口吐熊熊烈火,象征毒品的骷髅被烧的无处藏身,请思考这一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攮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永久性伤痛有
    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 ②内地设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割占土地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口沿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与材料中“议约”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12讲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第二部分试题
  •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
    A.抵制西方文明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     ]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 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 ②该运动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 《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判断

    [     ]

    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 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在武宣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 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12讲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第三部分试题
  •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     ]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的签订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③武昌起义 
    ④推翻清朝统治⑤成立中华民国
    [     ]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已隆重上映。影片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对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     ]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 2010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官网开通,为“追忆辛亥首义历史,传承辛亥首义文化,迎接辛亥首义百年”,构建一个精彩的互动平台。下述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B.推翻了二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共和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材料2:“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3: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4:“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2,从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3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4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2: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3: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4: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2,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3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4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睱,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3:三、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七月初六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
    ——梁为楫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
    (1)据材料1,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思考如果如材料所说重用“林公”,能否挽救败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材料3出自哪一条约?有何标志性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其范围可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历史在这里驻足、凝思。
    (1)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环渤海地区也被迫开放通商,请列举出三个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并说明它们分别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开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渤海湾的波涛,见证了近代中国海防兴衰的历史。19世纪80年代中期,北洋海军建立。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建立北洋海军的目的是什么?这支军队最终结局怎样?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