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第一部分试题
  • 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
    [     ]
    A.中国是对传统的继承,西欧在于科技创新
    B.中国科技重经验总结,西欧确立了实验科学
    C.中国科技发展局限于农业,西欧发展工业技术
    D.中国科技受到社会轻视,西欧科技创新得到社会推崇
  • 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成就突出,其中少数民族的先贤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成就中,由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是
    [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论衡》
    D.《四部医典》
  • 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科技成就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下列选项中,被国外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成就有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贾思勰编撰《齐民要术》
    ③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是
    [     ]
    A.发明地动仪用于测定地震方位
    B.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运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D.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仪器
  •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用于研究月球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早在中国古代有对“嫦娥奔月”的瑰丽幻想,也有对“天狗吞月”的恐惧,历史上最早对月食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科学家是
    [     ]
    A.东汉张衡
    B.西晋裴秀
    C.北宋沈括
    D.元朝郭守敬
  • 中国古代的科技也受到外国人的好评,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②最早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
    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     ]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 2008年感动中国的集体奖授予了“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各项与天文事业有关的是
    ①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②郭守敬的“授时历”
    ③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奠基人④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 下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     ]
    A.张衡
    B.沈括
    C.郭守敬
    D.僧一行
  •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从下述材料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①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开始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对下列科技人物成就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做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B.唐代杰出医学家孙思藐著的《千金方》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C.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 “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失便宜。说起那酒色财气四字中,总到不得那色字厉害,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去后,丧魄销魂。”从内容与风格可以研判这段文字应见于
    [     ]
    A.唐传奇
    B.宋词
    C.明代话本
    D.清代批判小说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第二部分试题
  •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
    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
    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 在欣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时,参观者发表了以下见解,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
    A.它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B.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产物
    C.它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
    D.它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 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
    A.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的出现
    B.唐朝各种诗体臻于完善
    C.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D.唐朝风格多样的诗歌的出现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     ]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 最早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 《中国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艺术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D.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 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农桑辑要》
  • 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
  • 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
    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
    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D.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
  •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我国四大发明中传入欧洲时间最晚的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名师预测:第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下列各项,不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没有走向近代化的原因是
    ①专制主义空前强化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③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④明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但直到秦朝,中国才实现“书同文”字。下列文字中,属于秦朝统一后使用的官方字体是
    [     ]
    A、隶书

    B、小篆

    C、行书

    D、楷书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民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诗经》中,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为“国风”
    B.南方民歌的形式被“楚辞”所借
    C.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
    D.宋朝时期,民歌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转化为话本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这首《春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
    A.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秩序动摇
    B.安史之乱,人民流离失所
    C.四川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
    D.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稳定
  •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
    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 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
    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②科举制确立使中国下层文人自信、乐观、进取
    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闲适的生活环境④唐朝诗人比其他时代更具有想象力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的发展
  • 2011年9月28日,小林和父母去深圳市民中心看音乐朗诵会《宋人弦歌》,他们将欣赏到谁的诗词作品
    [     ]
    A.周杰伦
    B.屈原
    C.张择端
    D.苏轼
  •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
    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 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大漠穷秋塞草哀,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
    材料二:“楚塞三湘接,荆门就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
    材料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1)材料一、二的作者分别属于唐诗中的哪类诗人?你知道这类诗人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白、杜甫的诗歌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一个时代的文化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文化则鲜明而完整地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历史事实。请简要说明明清文化是如何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