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测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既相互继承,又有发展。就存续时间来看,最长的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
  • 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其原因不包括
    [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 《唐律疏议·盗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应在盗窃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这反映出唐朝
    [     ]
    A.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
    B.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
    C.经济发展推动法律制度的改进
    D.封建社会法律建设受礼教影响
  • 有学者认为,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和实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兼有“肥瘦相合,骨力相称”、“自然”、“意境”、“风骨”等特点,这反映出
    [     ]
    A. 魏晋士人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  
    B.儒释道三教互相影响的趋势
    B. 动荡时期文人们追求精神寄托
    D.书法成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
  •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     ]
    A.近代前期的经济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201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测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     ]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局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    ②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斗争
    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材料所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     ]
    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B.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C.众议院有权否决总统的决议
    D.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     ]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各国的关税税率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的政策
    C.当时英国仍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低关税国已成为高关税国的经济附庸
  • “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256%,而工资仅上涨145%。西北欧的地租也严重地落后于物价,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这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取向是
    [     ]
    A.商品经济成为社会主流                     
    B.劳动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
    C.新兴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D.封建地租仍占主导地位
◎ 201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测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部部法律文献搭建起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法兰西共和之路
    材料四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材料一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兰西共和之路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能看到国家干预的影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有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恩格斯说:“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土地买卖关系中已使用了具有法律文书性质的契约,……现在的契约原件有《受奴卖田契》,已残,为西汉武帝后期至东汉光武帝初年的遗物。文字如下:“囗置长乐里受奴田三十五亩,贾钱九百,钱毕已。丈田即不足,计亩数环钱。……”
    《墨子闻诂》卷九《非命下》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战国至秦汉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论证国家干预的必要性。要求:论证须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要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叙述要通顺流畅。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已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俄日两国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在改革前及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维新变法有关联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对,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1787~1789年法国游记》
    材料二  英国的君主从原来实际的国家统治者,演变为今天的国家元首、主权的象征即虚君,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这绝对不是像我们原来的西方政治史所说的那样,1688年“光荣革命”一下子就完成了的;即使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国王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国王的权力越来越小,到今天已经非常小了。……法国革命之后,民主化在整个欧洲,整个西方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这个时候,英国对原来的下院进行了改造,逐步引入了普选制,下院逐渐变成了民意代表机构。以上就是英国的混合政体……君主、上院的贵族和下院的民主的混合。            
    ——李强《超越大众民主与权威主义——共和主义对中国政治转型的启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共和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主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请你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从三八线爆发,因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的直接出兵干涉,这场由朝鲜民族南北双方为解决民族统一问题而发生的内战转化成为先后有将近20个国家军队卷入的国际局部战争,其武装力量投入规模、战争强度和生命财产的损失之巨,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战争本身对战后直至今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也已远远超出了这场战争的地域、规模和结局的局限。                                  
    ——摘编自《雅尔塔阴影与板门店回声》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信息技术革命,美国完成了产业结构转型,经济飞速发展。在现实的鼓舞下,美国的全球战略也越发积极,在中东地区也更加主动。                
    ——《美国中东战略55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什么?“三八线”的划定对当今朝鲜半岛的局势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中东地区采取的战略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二,指出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