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部分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下列有关四大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B.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宋代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D.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 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     ]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                    
    B.对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D.影响波及亚洲、美洲
  •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2012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部分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②是英国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     ]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 
    [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C.新民主主义理论          
    D.社会主义理论
◎ 2012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部分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 下列不同时期美国国旗,其中美国独立战争初期使用的是                   
    [     ]
    A、
                               
    B、
               
    C、
                                  
    D、
  • 下列关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甘地先后领导了三次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殖民统治 
    B.二战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C.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开始就提出了民族独立运动的目标
    D.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甘地被迫下令停止运动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材料二: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既然大声疾呼,定要着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成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将这些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的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1917年5月1日《新青年》3卷3号
    材料三: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养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四、那(孔教)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五、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儒学思想从战国到明请时期地位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处明朝时期的王守仁(1472——1529年)和李贽(1527——1602年),为什么在思想上形成尖锐对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共和招牌”指什么?国会议员大声疾呼“尊重礼教”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三到材料五,作者对孔子以孔教都持什么态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 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摘自杜鲁门《关于日本问题在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英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45年3月,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摘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所说的“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是什么意思?“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看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三所说的“防区”实际上是什么?美国为建立这一“防区”进行过什么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