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岳麓版陕西省高新一中高三历史第十一次大练习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一本古代算数书列了一道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 近代以来华南虎濒临灭绝,但学者研究指出:长江以南地区,宋代以后虎患渐趋频繁,至明清尤盛,且较集中发生在闽、赣、粤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明清时期,上述地区虎患盛行的可能原因是:
    [     ]
    A.气候变迁导致老虎出山觅食
    B.人口增加导致山区过度开发 
    C. 以虎骨等入药的风气渐盛
    D.国内旅游的风气逐渐形成
  • 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   
    [     ]
    A.普法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德意志帝国成立             
    D.路易?波拿巴政变
  • 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这应当是何时何地的情况?
    [     ]
    A.1750年的北京
    B.1810年的上海
    C.1900年的广州
    D.1860年的南京
◎ 2012届岳麓版陕西省高新一中高三历史第十一次大练习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近日,一位在中国的(20世纪上半期)美国游客给家人的信被发现,信中说:“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大家都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信中“真正的战争” 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 许珂《清稗类钞》:“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从材料可得出的信息不包括   
    [     ]
    A.上述现象的出现与新文化运动有关   
    B.新式婚姻的仪式文明简约
    C.近代以来新式婚姻日渐增多  
    D.作者对新婚姻形式扩展的叙述有夸大之嫌
  • 俄国人喜欢用不同的地名来反映政治情势的改变,下列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名,请依时序选出正确的排列。 
    [     ]
    A.圣彼得堡—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圣彼得堡
    B.圣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圣彼得堡
    C.彼得格勒—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彼得格勒
    D.彼得格勒—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彼得格勒
  • 观察分析《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哪一历史结论
     ——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     ]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 2012届岳麓版陕西省高新一中高三历史第十一次大练习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 
    [     ]
    A. 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
    C.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主义       
    D.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
    A.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l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 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福建省委认为,修建福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1954年9月,铁道部确定由铁道兵担任鹰厦铁路的施工。1955年4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代表国防部和铁道部,会同以谢尔巴可夫为首的苏联专家工作组,在南昌召开三局(西南设计分局、第七基建分局、鹰厦线工程局)会议,根据地形复杂情况及经济调查资料,初步确定1957年通车至厦门。鹰厦铁路历经22个月建设,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厦门,比原计划提前1年零22天。1957年全线开始正式通车,全长约700公里。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当时福建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1)根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期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铁路获得发展的基本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鹰厦铁路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根据材料四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年可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意图排挤而以独得俄助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