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早期人类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地理环境的作用不可小觑。以下地图所示地区,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商业的繁荣起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产生的是
    [     ]
    A、

    B、

    C、

    D、
  • 下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判断较合理的一项是 
    [     ]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后人不可信想象
    B.画像的拓片性质证明了黄帝的存在
    C.印证了《史记》关于黄帝的部分传说
    D.能说明黄帝时代的头饰与服装式样
  •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中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
    A.黄帝
    B.周公旦
    C.周武王
    D.秦始皇
  • 下表乃根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 
    [     ]
    A.西周:“封建亲戚”
    B.秦朝:“独尊儒术”
    C.西汉:“布衣将相”
    D.隋唐:“金榜题名”
  •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从《三国志?毛玠传》所记载的这条建议判断 
    [     ]
    A.建议者服务于刘备
    B.建议提出于赤壁之战爆发前
    C.建议者系豪强地主
    D.建议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
  •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据此判断,以下选项中最可能成为该研究论文标题的是
    [     ]
    A.《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经济发展的影响》
    B.《古希腊城邦制与平等互利观念》
    C.《近代文明与希腊政治文明的渊源》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 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和稳定帝国统治
    B.罗马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的法治社会
    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
    D.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 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从语意判断,西塞罗此处评价的是
    [     ]
    A.埃及法老专制
    B.雅典民主政治
    C.罗马法治精神
    D.西欧封建制度
  • 《唐摭言》记述道:“上私幸端门,见新□□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中矣。”从语意判断,所缺“□□”二字是 
    [     ]
    A.丞相
    B.进士
    C.使节
    D.总督
  •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詹姆士?斯图亚特在其《神权》中所说的国王处于
    [     ]
    A.军事民主制时代
    B.等级君主制时代
    C.君主专制时代
    D.君主立宪制时代
  •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
    A.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这里所说“完成于清”的历史依据是清朝
    [     ]
    A.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
    B.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
    C.创建军机处
    D.设立总理衙门
  • 宋代“程朱理学”又称“新儒学”,意思是传统儒学又有新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 
    [     ]
    A.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精华
    B.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粹
    C.继承了西周礼乐制度传统
    D.兼容了西方民主法制观念
◎ 2012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体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从引文的思想核心看,它出自
    [     ]
    A.司马迁
    B.刘知幾
    C.章学诚
    D.梁启超
  •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该条款出自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中国。其目的在于
    [     ]
    A.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合理性辩护
    B.为维新派变法努力提供理论依据
    C.为中国近代革命派提供思想武器
    D.为西方学说在中国传播扫清道路
  •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近代中国的政治派别中最欣赏这一观点的是 
    [     ]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D.辛亥革命中的立宪派
  • 在民国初年的社会习俗变革中,最典型反映政治制度变化的是
    [     ]
    A.“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B.“天足兴,纤足灭”
    C.“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D.“阳历兴,阴历灭”
  •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这些措施出自 
    [     ]
    A.西欧采邑改革
    B.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清末新政
  • 新华网巴黎(2011年)12月5日电:“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5日在巴黎说,法德两国将在预定本周召开的欧盟峰会开幕前向欧洲理事会……提交修改欧盟条约的共同建议,以便通过加强欧盟财政纪律的方式来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里说的“修改欧盟条约”主要是指修改《里斯本条约》和
    [     ]
    A.舒曼计划
    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C.罗马条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下图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     ]
    A.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     ]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
    [     ]
    A.从德国到欧洲
    B.从理论到实践
    C.从空想到科学
    D.从苏联到中国
  •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即
    [     ]
    A.工场
    B.工厂
    C.作坊
    D.公司
  • 威廉?冯?施特恩堡主编的《从俾斯麦到科尔——德国政府首脑列传》一书,书名中特别突出俾斯麦和科尔两位政府首脑,是因为他俩都在任内
    [     ]
    A.赢得对外战争胜利
    B.取得对内改革成功
    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D.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 下图是一幅名为《该是对杀害两千多万苏联军民的罪魁祸首兴师问罪的时候了》的漫画。它创作于
    [     ]
    A.“一战”前夕
    B.“一战”后期
    C.“二战”前夕
    D.“二战”后期
◎ 2012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一体系即
    [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雅尔塔体系
  • “直接原因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即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这一概括适用于
    [     ]
    A.北约组建、华约成立
    B.同盟国形成、协约国形成
    C.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2011年美国为了以南海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对中国的牵制,高调宣称“重返亚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最希望加强联系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     ]
    A.“非盟”
    B.“欧盟”
    C.“阿盟”
    D.“东盟”
  • “平均关税水平从15.3%下降到9.8%,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这是一个关于全球最开放市场的成长史。”这句话最可能出自
    [     ]
    A.《第三世界将我们抬进联合国》
    B.《入世十年,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C.《APEC,我们来了!》
    D.《“万隆精神”彰显时代意义》
  • 下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将它移植到史学领域,反映黄土高原地区
    [     ]
    A.因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建设侵吞了大量的林地
    B.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
    C.因道路、房屋宫室的大规模建设而致使森林减少
    D.因人口的增长及对木材消耗的扩大导致森林减少
  • 袁腾飞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中说:“其实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皇上一个赛一个混蛋。清朝虽然也杀过一些人,也干过剃发令这样的蠢事,但却是最圣明的王朝。顺、康、雍、乾都是不世出的圣主。”对此评价恰当的是
    [     ]
    A.对历史的评价及指导评价的史观两方面都有缺陷
    B.称顺、雍二位皇帝是“不世出的圣主”有待商榷
    C.以通俗语言将严谨的历史表述得生动活泼
    D.说明代皇帝“一个赛一个混蛋”缺乏依据
  • 英国史家霍布斯邦(EricJ.Hobsbawm)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这句话说明
    [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有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B.防止经济危机的唯一途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不同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因素
    D.自由竞争经济制度已经暴露出足以致命的弊端
  • 上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故事:庚子年的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把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     ]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 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7月7日,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三原则:“(一)届满期者废除,另订新约;(二)未满期者以正当手续解除而重订之;(三)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由此可见
    [     ]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满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一切不平等条约
    B.南京国民政府以平等和相互尊重主权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C.南京国民政府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作出过一定的积极努力
    D.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在平等原则下收回一些过去丧失的国家权益
  • 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的这个制度形如一座金字塔,每一层都有它的等级。最高处就是皇帝。下一层是由皇帝直接分封的世俗和宗教诸侯。
    ——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1265年,孟福尔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这次会议包含了组成后来的“议会”的所有要素,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
     ——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在此前开幕的第四次改革会议上(1534年),议会通过《上诉法案》宣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统治,国王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财产。”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问题:
    (1)在方框中依次填出材料所对应的政治制度。

    (2)分别简要指出以上政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制度演变的历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社会契约

    霍布斯与洛克思想之比较
    参考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对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他们的思想对以后的西方思想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变化的美国 19世纪美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800年它的边境所包围的土地不足90万乎方公里,人口仅微略超过500万,3/4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到1910年以前,它的人口超过了9000万,这些人口居住的土地面积已扩展超过了300万平方公里。它的经济的转变也同样引人注目。在10个劳动力中,农业所占用的仅为3个,制造业——这个行业在19世纪初期几乎没有雇佣劳动力——则在4个劳动力中吸收大约1个。这个国家已经变成了农产品和制造业最大的生产商…… 
    参考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叙述美国在19世纪的百年间发生的“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文化运动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一卷第六号,载《陈独秀选集》
    (1)参考以上材料,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例说明陈独秀所说的“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在“学术”、“政治”与“伦理”的三个阶段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均GDP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单位: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阅读上图,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B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影响C时段中国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君主论
    英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张金鉴:《欧洲各国政府》)。在1792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了激烈的争议时,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可见,对君主,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域也认识迥异。
    以下两则分别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12年和1924年通过的关于清帝的“优待条件”: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近代英国革命过程中对君主采用过哪几种处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法国大革命对君主制度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基于以上材料,结合1912年以来中国的变化,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两份对清帝“优待条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